崔兆森的家庭博物馆里摆放着14500件老物件,承载着三代人的生活记忆。崔兆森爬上梯子,取下一座济南康巴丝生产的老式钟表。位于地下室的家庭博物馆。父母亲当年用的搪瓷碗上打着不少补丁。崔兆森和哥哥崔兆林一起打理着老物件,他们正在给一辆济南产的凤凰牌自行车打气。文/片本报记者王媛
在济南经七纬五一小区一处4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内,摆放着14500件老物件,这是71岁的崔兆森建起的家庭博物馆,这里承载着他们家三代人的生活记忆,走进这里仿佛回到了旧时光。
“你看看这个干粮箩筐,我小时候母亲都是把它高高地挂在房梁上,那时候家里穷,就怕我们小孩偷吃干粮。你再看看这个,这是我当年的第一部大哥大,那时候在街上掏出来大声打电话并不单单是炫耀,其实也因为是信号不太好。还有这个胶卷相机,这个是第一代电脑……”崔兆森饶有兴致地介绍每一个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这只是崔兆森家庭博物馆里藏品的一小部分,这里的老物件几乎全是父母、兄妹和女儿等用过的东西,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着属于他们独有的记忆和故事。母亲生前的嫁妆、织布的工具,父亲生前的军装、获得的奖章,他和兄妹小时候玩过的拨浪鼓、纸张发黑的课本,以及他女儿坐过的婴儿车等等。
置身崔兆森的家庭博物馆,如同回到旧时光。从火柴到打火机,从书信到固定电话,从结婚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到冰箱彩电洗衣机,从搪瓷碗到不锈钢器皿,从煤油灯到节能灯……这里记录着点滴的生活记忆,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百姓生活的巨大变迁。
博物馆开办之后,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忆苦思甜。每到寒暑假,都会有一些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来这里参观,了解社会变迁历程,附近的一些社区和单位也经常把党建活动安排在这儿。不论是参观还是搞活动,崔兆森都是亲自为参观者讲解。
平日里,崔兆森和76岁的哥哥崔兆林一起打理着博物馆。“现在我们年龄大了,也渐渐力不从心了,很想把这些老物件都捐给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过去,珍惜我们的现在,这也是我办这个博物馆的初衷。”崔兆森说。
扫码看视频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21日讯(记者韩霄鹏)今天下午,济南市召开“中小微企业融资费用财政补贴政策事前绩效评估专家评审会”,市人大常委...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