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活水沟渠通往府学文庙泮池日前,芙蓉街改造提升工程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梯云溪、活水沟渠的再现也将这些曾经深埋在地下的遗存揭露在了大家眼前。其实,作为芙蓉街北侧的历史建筑,文庙一直以来都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再现芙蓉街古韵,除了青石板路面和泉水,周边的文化记忆也不容忽视。文/图记者许倩
梯云溪与文庙相辅相成
在热闹异常的老城区,府学文庙则显得僻静了些。经过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它静谧又厚重。府学文庙由来已久,文庙根据孔子的官职而建,汉代到清代的帝王将孔子封为文宣王,文庙即文宣王之庙,同时文庙作为古代官方设立的教育机构,发挥着教育职能。
芙蓉街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已进入尾声,日前最惊喜的发现莫过于北侧通往府学文庙泮池的活水沟渠和梯云溪,而这都与府学文庙有着渊源。
梯云溪、青云桥、腾蛟起凤牌坊之名都是因文庙、府学、秀才们而命名的,当时外地来的文人雅士都把到芙蓉街一游引以为幸。“梯云溪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就是平步青云的意思。梯云溪是文庙前面的这条水渠,和文庙在古时的历史职能相关。”府学文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代的文庙是一个官庙,其中的一个职能就是参与主导科举考试的行政单位。“到文庙参与科举考试的学子就希望能够考取秀才等功名,都有着平步青云、鲤鱼跃龙门的憧憬,梯云溪也由此得名。”
梯云溪的水是上游王府池子的分支通过民宅里的暗渠流过来的。说起王府池子,其得名也有一番文化底蕴。“王府池子又叫濯缨泉,古人之所以管它叫濯缨泉,是因为有一句古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更重要的是后面一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该工作人员介绍,“以‘濯缨泉’来命名不是形容泉水清澈,而是在提醒君子要修身。”
多次修缮传承文脉
济南府学始建于宋熙宁年间,郡守李恭主持修建,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古代济南及山东地区重要的祭孔、教学、科举考试场所,也是文化、教育的中心,被誉为“齐鲁文衡”“海岱文枢”。历史上府学文庙曾数次被毁又屡经重修。
金代时,府学曾因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元末倾圮。明洪武二年重建,成化十九年拓建,后又经数代重修,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已臻于完善,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清代亦修葺不断。到民国时期,不同规模增建、重修达三十余次,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上个世纪50年代,济南府学文庙被确立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从2005年起,府学文庙千年大修工程启动,留存古建筑被修复,被拆除的部分建筑也得到复建。工程于2010年完工,并于当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对外试开放,成为济南一处文化记忆景观。
今年年初,济南市首次实施“拯救保护行动”,府学文庙入选拯救保护十大工程。“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的修缮是完全不同的,古建筑有自身的修护标准,正常每年都要维修,此后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这次修缮分为2018年和2019年两个阶段,主要修复屋顶和外立面油漆彩画。”文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保护的同时要古为今用
2010年9月份,修缮以后的府学文庙正式对外开放。八年以来,府学文庙举办了孔子文化节、开笔礼等诸多文化活动,传承儒学文化经典。“府学文庙作为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文庙工作人员说,“从2013年起我们一直在做《论语》公益讲座,依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尽管目前府学文庙南侧广场处的改造方案还没确定,但作为老城区内一处厚重的文化建筑,府学文庙的保护也是芙蓉街古韵再现的重要一环。
“文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要符合时代需求,就像古人所讲的古为今用。文庙也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方面去‘用’。比如开设讲堂,这就是符合时代的‘今用’。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服务当代、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让传统文化在保护中活起来。”该工作人员表示。
新闻推荐
网红新宠胚芽米让您口齿留鲜 领秀城F区和燕山小区壹家店今天磨新米,供大家品尝
胚芽米。(资料片)本报12月21日讯(记者邱志强)近年来,人们对米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大米在加工成精白米...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