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小院焕发勃勃生机。
山大路194号院、212号院、208号院、202号院,解放路41号院……这些坐落在历下区燕山街道和平路北社区的小院,原本荒废,无人问津。但从去年8月开始,经过升级改造,这些小院焕发勃勃生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
据悉,历下区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区县之一,已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准确把握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探索开放式居民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历下区燕山街道和平路北社区建设了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院”。
燕山街道和平路北社区党委书记于永峰介绍,燕山街道和平路北社区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228户、7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574人,社区党员共有269人。通过拆违拆临工作,和平路北社区发现锅炉房、车库、传达室、仓库等存在闲置和荒废的问题,“把这些庭院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了整合,并投入资金改造提升,把庭院打造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据介绍,和平路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悦小院”位于山大路194号,为一楼民房改造而成,占地约50平方米(含独立庭院30平方米)。该院内共有居民楼6栋、住户256户、768人,60岁以上老人占70%。“‘和悦’一词取自和平路北社区‘六和’服务宗旨,结合小区居民中老年人较多的实际情况,突出愉悦身心、健康快乐的志愿服务主题。紧接着,依次打造‘和睦’‘和善’‘和暖’‘和美’‘和安’小院,形成‘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庭院群落。”
于永峰说,“小院”解决了基层活动和学习的场所,让群众之间有了凝聚力和归属感。结合和平路北社区及小院实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悦小院”按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3+N”志愿服务队伍、“六心”志愿服务项目、“菜单式”定制模式的思路进行。
说起“小院”的建设,于永峰的计划很多,但他面对的困难也很多,“主要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困难。”他说,目前和平路北社区共有工作人员7人,承担着200多项行政工作和社区管理工作,还包含着“小院”建设工作,“确实感觉到人力紧缺,希望能有专业的人才和组织项目化地进行小院的管理,更好地解决居民的需求。”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报道记者 张梦雯)
新闻推荐
□孙葆元去年到湖州去领一个文学奖项,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让我讲几句。我说,湖州是赵孟頫的家乡,他在我们济南做过三...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