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在进行排练。(黄佳杰 摄)
在这个干燥的冬天里,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内,时刻都洋溢着温润的氛围。每周七天,活动不重样。合唱团、广场舞在准备着年底的汇报演出;志愿者表彰大会上,社区记者团前前后后忙个不停;今年刚孵化出的“心悦”全职妈妈沙龙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区创投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妈妈们的兴致正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的正是基层应对事务性工作的窘态。而在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外,主动发掘居民骨干,把为居民服务转变成居民主动进行自我服务。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一个多重身份的老太太
从位于闵子骞路上的家中,到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门口,需要走2000步,这是宋秀珍一步步量出来的数字。寒来暑往,自从骑自行车出现过一次小刮擦之后,宋秀珍改为了步行。从2005年9月第一次参与社区活动,今年69岁的宋秀珍已经坚持了13年。“那里就是我最愿意去、最留恋、最离不开的地方。”正如宋秀珍在社区成立30周年的征文中所写的那样,她用行动证明着她对社区的热爱。
每周7天,宋秀珍把一半以上的时间献给了社区。周一上午广场舞,周二上午电脑班、下午合唱团,周三上午唱歌、下午智能手机课堂,周五下午模特队……这些队伍里,宋秀珍的角色却各不相同,有的是队长,有的是学员,有的是老师。“我是广场舞队的队长,还是电脑班和智能手机课堂的老师。”宋秀珍说起这些身份,会像年轻人一样捂着嘴咯咯地笑出声来,这些年来,她教的学员已经有上千人次。从宋秀珍这里毕业后,这些老人已能独立操作使用电脑,出门会用手机地图,网上购物,下载音乐和视频,用WPS写文章、做幻灯片,甚至电脑出现点小问题也能解决……三个“老头儿”学摄像
谁都想不到,三个电脑零基础、平均年龄已经74岁的“老头儿”,能玩转摄像机,从他们口中说出的都是“非线编”这样的专业术语。从2010年起,杨尚瑞、顾守绩、张怀芳3人进入了社区时装队,并进入“社区记者培训班”学习。虽然这个培训班也分为电脑班和照相课程,但是其中的电脑初级班就是从开关机学起,他们的电脑知识是货真价实的零基础。“我们用半年的时间交流学习了电脑的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教学内容,又用两个月时间系统学习了照相机的结构和摄影技术。”张怀芳告诉记者,“经过8个月的学习,我们拿到了毕业证书,成为一名‘社区记者’。”
从此以后,这3个“老头儿”就开始用相机记录社区发生的点点滴滴,各个文体活动队伍排练演出留存影像资料,党员代表大会、居民协商议事,社区里无论发什么事,他们全都记录下来,回去做成视频,在社区大屏幕上播放,或者通过QQ、微信进行传播。
2016年3月7日,这是杨尚瑞等3人最难忘的日子。他们有了一台摄像机,以他们3人为主的“正能量记者团”正式组建。从手机、相机到摄像机,设备有了质的提升,技能也得跟上。
杨尚瑞专攻非线性编辑系统,把厚厚的一本说明书细细研读,并做了一大本笔记;张怀芳的笔记更突出实用性,把不好懂的问题逐个记录,防止下次再犯;顾守绩则拿出了家人买的Pad,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你说,我们这叫不叫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采访过程中,杨尚瑞甚至还反问起了记者。
几个妈妈“一台戏”
从今年9月14日算起,社区的“心悦”全职妈妈沙龙已经举办了10余次,参加者既有本社区的,也有其他社区的,年龄多在30岁到40岁之间。“我们主要是想把更多的年轻人吸引进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梦尧告诉记者,“微信群里已经有90多名成员,每次来参加活动的都有20人左右。”
“其实,我们也需要社交。”全职妈妈杜婷婷曾经在日本生活了几年,她对社区能重视全职妈妈这个群体感到很惊讶,也很欣慰,“我们需要一个平台,社区就搭建了起来,我特别感动。”
同为全职妈妈,周霞全家都紧紧地和社区联系在了一起。她母亲是一名残疾人,女儿在社区学琵琶、儿子学二胡,“现在我又在沙龙里活动,可以说我们家老中小三代都离不开社区。”周霞告诉记者,“以前我也报过社区的舞蹈班,但就只来了一次,因为老年人多,自己有点不好意思。这一次不一样,几乎都是同龄人,大家一起交流感觉特别好。”
参加沙龙活动几乎全靠自愿。“说得通俗点,我们就像是一个兴趣小组,全都志愿参加,谁会什么就教什么。”周霞说。虽然沙龙仅仅办起来3个多月,但在近日举行的全区第三届公益创投大赛上,社区依靠这个创意项目获得了一等奖。在未来社区的建设上,除了老党员们,全职妈妈们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报道记者 黄佳杰)
新闻推荐
济南品匠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贵公司根据2017年6月签订的《住所(营业场所)租赁合同》,租赁我方位于临沂市环球国际商务中心一号楼...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