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潮起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济南市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济南日报 2018-12-11 11:33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自此党和国家踏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018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济南市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实力不断攀升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省会城市建设呈现崭新面貌。

40年峥嵘岁月,40年砥砺奋进,济南谱写了一部跨越发展的盛世华章。“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正在不断推向前进。

GDP2017年全市

地区生产总值7201.96亿元,是1978年的305.2倍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810.2亿元,是1978年的185倍

投资固定资产4363.6亿元,是1978年的1363.6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抉择,正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来,全市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实力不断攀升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省会城市建设呈现崭新面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向着“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之后规模不断扩大。1988年、2001年分别突破百亿、千亿大关。十八大以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3年、2015年、2017年分别突破5000亿、6000亿、7000亿大关。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1.96亿元,是1978年的305.2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提高。197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元,2012年为69444元,2014年超过80000元。2017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967元,是1978年的187.8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地方财力显著增强。197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5.9亿元,2004年突破百亿大关,2012年达380.8亿元,2015年超600亿,2017年达到677.2亿元,是1978年的114.8倍。

■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197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只有1.5亿元,2017年达到834.1亿元,是1978年的556.1倍。

民生改善实现新跨越

迈向全面小康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

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满足基本温饱迈向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环境极大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就业形势稳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改革

开放以来,全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2017年,全社会从业人员405.38万人,是1978年的2.0倍。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978年为66.8%、22.6%、10.6%,2017年调整为17.1%、31.9%、51.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据半壁江山,成为吸纳劳动力的支柱产业。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08%,比2012年下降1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质量向更高层次迈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连续跨越式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38元增加到2017年的46642元,增长137.1倍,年均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11元增加到2017年的16594元,增长148.2倍,年均增长13.7%。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78年的3.06缩小到2017年2.81,收入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729元,是1978年的96.7倍,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327元,是1978年的124.1倍,年均增长13.2%。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不断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事业水平不断提高。连续1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七连涨”;2017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9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77元,慈善救助惠及困难群众16.5万人次;全面实施职工和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2017年为17.9万人次减轻医疗负担4.7亿元。2017年,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04.63万人,比2001年增加229.92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8.68万人,比2002年增加226.0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7.19万人,比2001年增加84.2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7.51万人,比2001年增加137.2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2.73万人,比2001年增加109.33万人。

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夯实高质量发展

在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非公有制经济生机勃勃,实现了较高质量的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上半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五大指标增幅自2000年以来首次全部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质量齐升。2017年这五大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济南作为山东的经济龙头,正高高扬起,引领全省发展。

■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市场发展迅速,规模明显扩大,数量明显增多。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市场主体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015年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2017年深化为“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市领取“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市场主体7.5万余家,比2015年增加1.5万余家。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好转。改革开放初期,全市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基础较为薄弱,企业盈利水平较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企业改革等政策的出台,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实力显著增强,效益随之提升。

197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1988年突破百亿元,2003年突破千亿元,2014年突破5000亿元,2017年达到5810.2亿元,是1978年的185倍。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利税分别为415.2亿元、686.8亿元,是1978年的106.5倍、101倍。

■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增强。1980年以后,个体私营经济开始放开搞活,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活力明显增强。2017年,济南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686.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7.3%,比2001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1943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公有制经济6.1个百分点。

■举全市之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坚持以中疏支撑北跨、以北跨带动中疏,2017年开启先行区建设“元年”,实现“千年一跨”破题起势。启动“引爆区”建设,加快“三桥一隧”建设,在1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十通一平”,鼓励优质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向黄河北岸辐射,推动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落地。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共享深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把为民办实事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改革开放40年

来,全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严格落实中小学“零择校”“零择班”,加大“大班额”问题解决力度,2017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7所、增加学位19万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0处、新增学位1.2万个。高等教育学校由1978年的8所增加到2017年的69所;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毕业生分别由1978年的1.09万人、0.23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79.21万人、27.37万人。

■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7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2个,比1978年末增加7个;博物馆8个,比1978年末增加6个;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可统计票房数字影院52家,全年放映61万场,票房收入3.8亿元。文化产业投资1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市属12家医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成家庭医生签约255万人。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床位数由1978年的1017个、1.1万张,增加至2017年的5770个、5.5万张,分别增长5.7倍、5.0倍;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78年的1.9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7.6万人,增长4.0倍。积极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项目落地动工,24个高端亿元产业项目入驻医学中心孵化器,“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医疗康养名城全面开启。

■体育事业走在前列。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瞄准体育强市建设目标,积极实施“群众体育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突出发展”战略,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竞技体育不断发展,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亚洲杯足球赛、世界摩托艇锦标赛、第十一届全运会等大型赛事。竞技体育实力提升,2017年获省级及以上金牌484.5枚,银牌339枚,铜牌365枚。全民体育健身深入开展,2017年,组织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赛事)223次,参与人数16万人次。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成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基础夯实,工业支柱地位增强,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优势产业带动明显,产业结构更趋协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17.7:56.4:25.9调整为2017年的4.4:35.7:59.9。2000年,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形成了“三、二、一”产业结构。改革开放40年来,一产比重下降了13.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20.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34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十八大以来,全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8年仅6.6亿元,到1995年突破百亿元,2013年突破500亿元,2017年达到559.9亿元,是1978年的84.8倍。201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55.6万吨,是1978年的2.2倍。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17年建成1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电子商务村镇服务站达1529个,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率达到40%。

■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工业基础薄弱,行业单一。十八大以后实施的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全市工业规模实力迅速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拉动力量。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2.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003.1亿元,是1978年的155.3倍。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9.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395.2亿元,是1978年的163.6倍。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业紧紧抓住“互联网+”、“中国智造2025”、“新旧动能转换”等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汽车制造、电子通讯、生物制药、高端化工、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2%,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49.7亿元,同比增长25.9%,较2015年提高23.4个百分点。

■服务业擎起半壁江山。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僵化的诸多制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1978-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6.1亿元增长到4315.3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8.3%,比GDP年均实际增速高5.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5.9%上升至59.9%。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5%,比2005年提高14.3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252.2亿元,占全市服务业比重的52.2%,比2004年提高12.7个百分点。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76.01亿元、500.05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0.8%和6.9%。

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

功能品质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体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品质,努力把济南建成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济南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2017年铁路客运量、货运量分别为13412万人、17865万吨,是1978年的10.3倍和8.2倍。石济客专开通运行,“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初具雏形,每天300多个车次直达236个城市。高速公路488.5公里,“三环十二射”的高速公路网通达四面八方。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开通了“中欧货运班列”、“中亚班列”。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2017年执行航线225条,通航城市96个。201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856.8公里,是1978年的15.5倍。二环南路东延等5条快速路建成通车,打通了27条丁字路、瓶颈路,综合通行能力有效提高。

轨道交通R1、R2、R3线全面开工,济南正加快进入地铁时代。

■物流业快速发展。依托发达的交通体系,大力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2017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21794.4亿元,增长13.0%;重点物流企业215家,实现营业收入225.1亿元,增长14.0%,菜鸟物流、传化物流、新加坡丰树物流等龙头企业先后入驻,国家5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0家,中欧班列顺利开通,济南市荣获“2017中国物流业最具创新力城市”和“2017中国物流最具影响力城市”。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40年来,济南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老、旧、破、小发展成为“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年来,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为海绵城市首批国家试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7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奖牌。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85平方公里拓展到2017年的530.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比1978年提高28.6个百分点。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6850辆,是1990年的16.2倍;城市道路长度5663.3公里,是1990年的5.5倍。

需求结构更趋协调

内需拉动作用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增长由单一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转变,外经外贸稳定发展,需求结构进一步协调,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投资快速扩张。改革开放之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3.2亿元。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行业对投资的需求日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市狠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实体经济投资、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取得重大进展,全市投资总量快速扩大。1995年突破百亿大关,2006年突破千亿大关,2017年投资总额达到4363.6亿元,是1978年的1363.6倍。在总量规模扩大的同时,投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97年的5.5:34.1:60.4调整为2017年的2.2: 33.1:64.7,一产、二产投资比重分别下降3.3、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加大“三去一降一补”力度,2017年关停搬迁东部老工业基地企业16家,济钢钢铁生产线在运行59年后实现全线停产,这是全市最大的一次产业调整,为全省去产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六大高耗能行业持续淘汰落后产能,2017年实现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4.4%,增速和占比分别较上年下降16.9和3.7个百分点。互联网相关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59.5%。

■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消费领域发生巨大变化,随着菜篮子工程、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政策的实施,商品流通更加便捷,产品更加丰富,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8.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146.1亿元,是1978年的511.9倍,年均增长17.1%。党的十八大以来,网上零售、城市商业综合体等新兴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新生力量。2017年,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84.1亿元,是2014年的7.0倍。消费升级换代明显加快。汽车类零售额由2012年的223.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4.2亿元,通讯器材类零售额由2012年的24.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5.3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由2012年的66.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6.8亿元。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对外贸易主体只有国有外贸企业,自1993年起,全市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进出口总额实现较快发展。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13.0亿美元,是1993年41.1倍,年均增长16.8%。其中,进口38.0亿美元,是1993年的17.8倍,年均增长12.7%;出口75.06亿美元,是1993年的123.5倍,年均增长22.2%。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由1993年的5.8%上升到2017年的10.6%,提高了4.8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不断迈上新台阶。1992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仅为2932万美元,2010年突破10亿美元,2017年达到18.8亿美元,是1992年的64.8倍。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城市生态改善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清洁能源快速发展,2017年

全市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11.6万户;新能源占发电总装机容量比重为13.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201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率比2013年扩大12.9%,煤炭消费实物量净减322万吨。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全市全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市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85天,比2013年增加104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微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浓度比上年分别下降7.8%、13.7%和34.2%。

■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全市努力打造绿色家园,推进“青山入城”。

2017年对170座山体划定保护红线,造林绿化5.6万亩,建成山体公园30处;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由2012年的38.2%提高到2017年的40.6%;人均公园绿化面积由2012年的11.2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11.8平方米。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贯彻“水十条”。2017年城区37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面完成;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12年的89.8%提高到2017年的96.0%,基本改变了污水直排的局面;采取多种措施调水补源,重点泉群连续14年保持喷涌。城市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自然生态系统趋于改善。

创新驱动成效突出

新动能茁壮成长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果显著,为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科技投入快速增长。2002年(开始科技综合统计的年份)以来,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由12.44亿元逐渐增长到2017年的185.15亿元。2017年R&D经费投入强度达2.57%,比2002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创造了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高度重视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实施“5150引才倍增计划”、“泉城双创”人才计划、“人才新政30条”等,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2017年,全市R&D人员数量达到84762人,其中博士7936人,硕士16072人,硕博研发人员占比28.3%,较2009年提高6.4个百分点。引进院士、高层次专家72人,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达到61个。

■科技成果量质齐升。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数为1964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027件,分别比2002年增加19011件和11876件;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61.2%,比2002年提高37.4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6件,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2017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级15项,累计拥有国家级驰(著)名商标72个。

■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分获2014年度和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世界首个商用量子通信专网正式运行,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微软全球首家金融科技孵化器、全国首个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全市,积蓄了发展新动能。

■科技实力明显增强。2017年微软全球首家金融科技孵化器、全国首个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济南市,世界首个商用量子通信专网正式运行,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为全市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全市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行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0.2%和20.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10.4和11.1个

百分点。高端智能制造产品增势较好,2017年生产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180%,工业机器人增长21.1%,服务器增长16.2%。一批中小微企业借力“互联网+”快速成长,2017年全市上云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

文/图本报记者蔡卓男崔健

制图/孟学荣

新闻推荐

济南在省内首次启用非机动车逆行抓拍 24小时抓拍,人脸识别后报送文明办

二环东路华龙路东南角,电子屏幕对路口的非机动车逆行进行实时曝光尽管抓拍点位附近设立了提示牌,但仍有逆行非机动车视而不...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提问精选2018-12-11 00:00
猜你喜欢:
图片65049642018-12-11 05:31
评论:(潮起四十载 奋进新时代济南市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