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东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中国人都知道,由小分子化合物组成的西药的研发亦是如此。就如同面对一把不曾有钥匙的锁,且不知其内部构造,若想造出一把精准匹配的钥匙,就需要无数遍的摸索和尝试。
连续十几个小时紧盯生产线,唯恐错过反应瓶中的每一个变化。而这个细微的反应,也许就是打开“未知锁”的钥匙……传统的药物研发过程,就如同这般蒙着眼睛造钥匙,而徐晓东,就是这样一位“造匙者”。
他是齐鲁制药集团原料药合成车间主任,2018年度“济南工匠”获得者。十数年间,他几乎日日泡在车间里,摸清“锁”的精细构造,尝试巨大数量的“钥匙”,用匠心打造一把可以与“锁孔”完美契合的“钥匙”。“卡铂热”有他一份功劳
在徐晓东心中,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新药研发。1990年元旦,当时的徐晓东刚入职半年。他接到通知,离开生产车间,正式调入齐鲁制药中心实验室,加入重磅新药卡铂的生产团队。
这对徐晓东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一直在忙,专注到根本不觉得累。”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徐晓东的脸上依然充满着陶醉的表情。卡铂是国家II类抗癌新药,也是齐鲁制药的第一个重磅新药,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在那年春节,他生平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与卡铂团队一同坚守在岗位。
4个月的连续奋战,卡铂投入市场,引发轰动全国的“卡铂热”。同年6月份,经过卡铂团队对工艺的不断优化,卡铂的生产周期由最初的20余个小时,缩短到10小时以内。
那一年,他仅仅23岁。这段艰苦但充满激情的岁月,开启了他一生敬业爱岗的大门。他被“幸运”选中
就像传说中门捷列夫在睡梦中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2003年,同样传奇的经历真实发生在徐晓东的身上。
那年10月,他接手盐酸帕洛诺司琼(欧赛)项目。历经3个月的实验,成功“出炉”达标样品。但如何分离出高纯度的异构体对照品,仍是摆在徐晓东面前且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做药是非常熬人的,因为失败如影随形。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无果,耗费了徐晓东大量的精力。疲惫的他下班时,处理完废液后忘记将瓶盖盖好。但“幸运女神”就这样降临了,第二天上班时,溶剂已挥发许多,而析出来的东西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异构体。
“得来全不费工夫”,说到这里时,徐晓东脸上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似是因为工作不严谨惭愧,又似是为成果出现高兴。但在记者看来,幸运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从研发到生产,徐晓东与盐酸帕洛诺司琼相伴15年,在他眼中,新药就如同自己的孩子。2008年,盐酸帕洛诺司琼成为同类国内首个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产品;2016年,盐酸帕洛诺司琼获得“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7年,销量占比51.60%,稳居全国第一。
30年如一日匠心不变
2010年,更严峻的考验来临,重磅新药左西孟旦将接受动态核查,这也是国家监管部门第一次对产品进行动态核查,从投料到包装入库的整个生产周期将被全程关注。徐晓东整天“泡”在车间里,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最后左西孟旦顺利“过关”。
在齐鲁制药有几款响当当的产品,卡铂、卡维地洛、盐酸帕洛诺司琼、多西他赛……而这些产品线均与徐晓东有关。在担任车间主任10年时间中,他带领团队进行15个产品的生产及50多个新产品的中试生产,并获得一项专利,累计降低生产成本700余万元。在一切讲求速度而换取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十年一药”的匠心精神是一种奢侈品。30年时间过去了,徐晓东从年轻小伙到了“知命之年”,他依然喜欢待在静谧的实验室,“药品研发中会经常遇到工艺难题的拷问,或者数以百计的失败,但每一步探索、每一次尝试,都在接近成功,过程漫长但不乏乐趣。”
徐晓东的匠心,是一份令人起敬的专注和坚持。他将自己的生命和时间都提炼到做药中,他期待,曙光乍现那一瞬间的激动和惊喜。(本报记者 卢虹 通讯员 邵琳)
新闻推荐
一台智能行车抵6人工作量 山信软件智能行车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商报济南消息(通讯员杜慧李山记者王彦斌)11月29日,在山东鲁中钢铁物流有限公司现场,山信软件技术人员在触摸屏上轻轻一按,车辆...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