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内转发各类文章、链接,是人们互相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许多公司为了其品牌宣传、商品推销、活动推广等,强制员工在私人朋友圈内转发指定内容,“无孔不入”地进行宣传。当员工的私人社交账号变成营销工具,朋友圈出现强制转发、排队刷屏的现象,甚至有的单位为了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强行查阅员工微信时,劳动者的隐私权如何得到尊重与保障?用人单位的这类做法是否违反法律?
朋友圈内“一片狼藉”,员工被迫刷屏不止
如今,转发朋友圈几乎成了很多职场人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11月21日,就职于某电器公司的济南市民卢女士向记者反映,每逢公司举办大型活动,公司就要求所有员工按照固定格式更换头像、更改昵称,在朋友圈发布公司活动内容。“下月初公司会举办一场内购活动,我的朋友圈已经‘沦陷’了。”卢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朋友圈,里面有上百条“清一色”的内容,昵称全部带有“员工亲友内购会”的固定后缀,头像全是一张带有“员工亲友内部福利会”字样的海报,发布的每条文字信息都写着“闭店销售”、“凭票入场”、“春节前买家电的最佳时机”。谈及这种现状是否会影响日常社交,卢女士表示:“何止是影响,我现在连谁是张三、谁是李四都分不清了。因为公司强制要求,我也修改了昵称和头像,每天发布这些刷屏信息。很多亲戚朋友已经把我屏蔽甚至拉黑了。”
无独有偶,青岛市民孙女士反映,她在一家刚刚创办的文化传媒公司工作,公司为了扩大其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度和影响力,强制规定员工必须关注指定账号、转发指定内容。如果不遵守规定,一次未转发会被公司在例会上通报批评,二次则被扣罚当月工资,三次则惨遭开除。
公司进行严苛检查,员工隐私荡然无存
11月23日,淄博市民田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属的单位下达了宣传任务,不但要分享链接至朋友圈,还要点赞、评论,还得把这些过程一一截图保存下来,上传到单位微信群里,接受领导检查。田先生说,很多要求转发的内容他不想让亲戚、朋友看到,就把单位同事归入了一个分组,转发朋友圈都是设置只对该分组可见,但这样发布出去的每条朋友圈的日期、时间后面会带有一个小图标,自从单位开始检查截图,他就“暴露”了,只能“被迫”选择对所有人可见。
田先生还称,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单位会定期检查员工的微信,要求员工微信内的好友数量必须超过200人,并要求员工发布朋友圈时在“谁可以看”的选项中选择“公开”,在隐私设置“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选择“全部”,员工隐私荡然无存。现在田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已经纷纷放弃原本的微信账号,重新注册小号进行社交生活。
朋友圈被“攻占”,劳动者可依法维权
朋友圈是一张社交名片,展现的是私人生活。当朋友圈被各种转发任务和图文链接“攻占”之后,劳动者的隐私权是否受到侵犯?劳动者又该如何维权?
《宪法》规定,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对于某些用人单位而言,“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已然成为一种“职场规则”,实际上这类不合理的规定已经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正当权益。朋友圈是劳动者的私人社交空间,用人单位无权干涉。当个人隐私权确被侵犯时,劳动者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文忠)继综合交通、市政设施专项规划成果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生态环境和地下空间两项...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