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今冬第一场霾已来临,而机动车尾气排放一直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每年约有6-8万环保检测不合格车辆需通过维修来解决排放超标的问题。为加强治理,昨天上午,济南市交通委联合市环保局、公安局、质监局就济南市建立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以下简称“I/M制度”)召开新闻通报会,下月起,将启动全市排放检验不合格机动车的污染治理工作。记者白鑫燚
I/M制度形成闭环管理,解决行业“猫腻”
记者获悉,济南市将于12月1日起,启动全市排放检验不合格机动车的污染治理工作。对于排放检验超标的机动车,应在10个工作日内到具有资质能力的机动车排放维修治理站(M站)进行强制维修,治理维修合格后,凭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到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I 站)复检,排放达标后方可上路行驶,以此形成机动车排放检验、超标车辆维修治理的闭环管理,有效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据济南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监控中心技术审查科工作人员介绍,通常在检测线周围会有大大小小的维修点,在这其中,车主与维修点之间可能会牵扯部分“猫腻”。但在I/M制度建立后,将尽快形成机动车排放检验、超标车辆维修治理的闭环管理,这些问题也将得以解决。
I站、M站各有一套检测系统,车主无需取报告
“I站属于环保部门监管,M站属于交通部门监管。M站的相关数据要传到交通部门的平台上,而I站的数据则需上传环保部门平台。通过两个平台之间的对接,实现数据闭环。并且不需要车主去拿检查报告,而是自动上传系统。”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山东交通学院无影山校区的山东交通学院汽车维修中心,见到已有车辆进行检测。
据介绍,I/M制度实施后,将由I站锁定问题机动车,移交M站,在“汽车医院”得到合理维修后,由黄变绿,清洁行驶,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但在实践中,也可能会出现失灵的情况。
“M站跟I站均有自己的检测系统,I站上传的检测报告,上面有哪些指标不合格,再传到M站。M站根据报告还要进行进场前的检验,再根据检验结果,对不合格指标提出治理方案。根据方案治理完后,还要再进行出厂检验,符合标准了数据才能上传到交通委平台,由交通委平台传到环保局平台,环保局平台传到I站,车再去I站复检。如果I站没收到数据,那就是检测没通过。”据介绍,因为是两套监测系统,技术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也有小概率可能性出现偏差,最终以I站监测数据为准。
虽然这其中的流程看起来较为复杂,但实际操作中,两个部门之间数据将同步传输,速度很快,车主无需等太久。“但从目前看来,初检通过率还是很高的,十个之中可能有一个不过。”
济南现有35家M站确保都能通过检测达标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自2012年9月正式实施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制度,经过六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在运营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41家,检测线199条。其中,汽油车检测线152条、柴油车检测线47条,均实现与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实时上传全过程检测数据及影像。
济南市现有35家M站,覆盖汽油车、柴油车或汽柴油一体车全部范围,确保都能通过检测达到标准。而对于弄虚作假的行为,将严厉打击,不仅要进行处罚,还要移交质监部门处理,行为严重的将直接取消其认定资质。此后,济南市还将进一步深化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联合路检及停放地抽检等工作,严把机动车排放检验关口与超标车辆复测关口。由以往较为单一的污染物排放检测,转变为车辆0BD检查、污染控制装置查验及污染物排放检测同步实施。并对M站、I 站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和不按标准规范检测、维护车辆的违规经营行为。
何为I/M制度
I/M制度,是指对在用机动车定期排放污染检验、监督抽测、遥感监测等,经检验不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实行强制限期维修,保持在用机动车生命周期内自身排放控制能力,使其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染防治制度,是抗击雾霾污染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I”是指I站,即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M”是指M站,即排放维修治理站。
监测流程
机动车经环保检测站(I站)检测,尾气排放不合格
车主自主选择机动车尾气治理维护站(M站)进行治理维护
维护竣工后,机动车尾气治理维护站(M站)上传治理维护结果
回到原环保检测站(I站),在信息平台查询、核对该车治理信息后,进行复检
复检不合格
复检合格
出具检测合格的报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雪梅邱天通讯员孙静王莹)11月27日,济南市卫计委在市五院举办了济南市老年慢病中心揭牌仪式。市五院院...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