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什么衣服鞋子包包,根本不值一提 莫道筷箸小 日日伴君餐

来源:济南日报 2018-11-29 11:3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雪萌

杜嘉班纳一则“起筷吃饭”视频,因为涉嫌辱华引发一番舆论风暴。

不论在“筷子门”事件之前还是之后,小编跟杜嘉班纳之间的距离,都隔着一百个班尼路。所以与其跟一万公里以外的世界大牌较劲,不如来好好端详下咱们的筷子。

千年情感 中国滋味

杜嘉班纳的视频亮相后,以娱乐圈为主要阵营,国内掀起一片抗议的浪潮。各种回怼声音里,央视新闻微博显得沉稳大气:不声不响甩出一则旧公益广告《筷子篇》,设问“你真的懂中国筷子吗?”用6个场景、6种乡音,为我们展示了筷子“启迪、传承、明礼、关爱、守望、睦邻”的作用:

当筷子第一次递到婴儿的嘴边,那是来自生命的启迪和张望;当孩童第一次学会使用筷子夹菜,那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当奔波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用筷子感受到妈妈的味道时,那是亲情的传递和交流;当年轻的父母为即将出世的宝宝准备一双筷子,那是对生命的守望和期待;当好友四邻亲热地拉你去家中吃饭,笑嚷“不就是多双筷子嘛”,那是一种睦邻友好的热情洋溢——值得一提的是,这则视频里,有一段场景来自咱们济南历城。

在网友们对奢侈品牌的傲慢与偏见表示各种不满时,央视的回应迅速及时、有礼有力,赢得大量转发。到底是国家级舆论阵地,存货多而且不露声色!

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和记忆,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故宫博物院也发了条微博,就一句话:“中国的筷子,每一双,都不简单”。身为“我家宝贝就是多”的代言人,故宫放出了一组筷子九宫格,有金螺旋纹箸、青玉镶赤金箸、金镶青玉嵌乌木箸、紫檀镶金头玛瑙嵌金银箸等等。造型或简约或华丽,无一不优雅大方。网友都相当振奋,看看,这才是真正的高奢,审美一绝。相比起来什么衣服鞋子包包,根本不值一提。

世界大牌的宣传,往往剑走偏锋。要说这杜嘉班纳已经不是第一次惹出幺蛾子。今年4月,其创始人声称拒绝日本设计师,就被指涉嫌种族歧视。早在2013年,这个意大利品牌曾推出以“黑奴”为设计灵感的配饰,并称之为“西西里文化”——它发起晕来,连自己都黑!

不得不说杜嘉班纳的确是幼稚了。它要转变大众消费观念和品牌营销策略,但显然没有对公众情感做好调研。要知道,作为中国文化最为人知的象征之一,筷子跟中国十几亿人息息相关,堪称国民工具,连国家元首都不敢小觑。

学会使用筷子,往往本身就隐含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接受”的意味。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之旅,这位总统在国宴上使用筷子的照片大批流传。当时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席间,尼克松学着周总理的样子第一次用筷子夹菜,引得记者纷纷拍照。尼克松拿着筷子,一脸拘谨、好奇、感到人生艰难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据说当时尼克松一离席,加拿大多伦多环球报驻北京记者便抢上前去,把尼克松用过的筷子揣入怀中。小小“木棍”有科学

“起筷吃饭”视频中,网友们的槽点之一,就是将筷子称为“小棍子形状的餐具”。

这两根“小棍子”,实际上很不简单。不经过专门的练习,还真Hold不住。梁实秋就曾说:相传少林绝技之一是举箸能夹住迎面飞来的弹丸,据说是先从用筷子捕捉苍蝇练成的一种功夫。

以筷子为武器的,不只是少林高手。影片《尖峰时刻2》中,章子怡随手捡起一根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身手利落地单手盘好长发,一秒进入战斗状态。

作为一位美食家,梁实秋对筷子自然颇有研究。在《圆桌和筷子》中,梁实秋说:“筷子是我们的一大发明。原始人吃东西用手抓,比不会用手抓的禽兽已经进步很多,而两根筷子则等于是手指的伸展,比猿猴使用树枝弄东西又进一步。筷子运用起来可以灵活无比,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

筷子吸引的不仅只是吃家,据说物理学家李政道也曾对筷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历史悠久。筷子同样有着久远的出身。据说,当年纣王吃饭,使用象牙做的筷子。他的叔叔箕子看到后为之长叹:“象牙筷子肯定不会放在土制器皿上,必然要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子;用象牙筷子玉杯子,就不可能会以豆子豆叶作为食物,必然要吃牦牛、大象、豹胎;吃牦牛、大象、豹胎,肯定不会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肯定是配以绫罗绸缎、高屋大厦。我担心他的结局,所以害怕他的开始。”五年后,纣王果然在酒池肉林边灭亡。

这个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两点:一、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就发明了筷子;二、筷子材质多种多样,而且很早就进行了艺术化加工。

根据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知道,从新石器时期的短线纹,先秦时期的涡纹,汉代的烙花、镶嵌,魏晋时的金缕、髹漆,到隋唐宋元直至明清间的镌刻、镶嵌、雕镂、绘画等等,筷子由单一实用发展到多功能,实用与艺术美融为一体,别具匠心,争奇斗胜。民俗学家冯骥才有诗云: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

一双筷子的修养

马未都的视频节目《观复都嘟》,有一期叫《筷子的学问》。马未都在节目中分析了筷子的使用方法、使用禁忌及餐桌礼仪。他说,正确使用筷子是一个中国人的修养,并为筷子总结了夹、搅、拌、挑、扎、分、截、捅、引、划、刮、隔、点、尝等十数种“明确的功能”。

文化人当然善于将任何看起来平常的东西说得头头是道,但就算每个普通人,恐怕都有小时候被长辈教训如何正确使用筷子的记忆。

较为被公认的使用筷子禁忌有:不能三长两短、仙人指路、品箸留声、击盏敲盅、执箸巡城等等。简单说就是不要拿筷子指人、不要用筷子敲击碗碟或桌面、不要拿筷子在盘里扒拉菜……

据说梅兰芳十分注重使用筷子的规矩。不论家居饮食还是在外赴宴,梅兰芳只吃面前的菜。有两次梅先生在老友家就餐,其中有一道卤虾油豆腐是他平时最爱吃的菜。可由于主人把此菜放在了角落上,他宁可不吃此菜,也绝不欠身“过河”夹菜。

还有更会总结的人,深挖了筷子的哲学背景。比如中国的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的理解;然后,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

听起来很玄妙的样子!是不是有道理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对于中国筷子和西方刀叉的高下,历来也就有争议。蔡元培曾经说过,中国人从来都是尚文明而不尚武力,从餐桌上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我们的筷子温和,没有刀光血气,刀叉就有。

也有学者认为,筷子之所以能取代匙匕在中国社会扎根,是因为筷子更适应家族团聚、大桌同食的社会变迁。在中国社会,筷子推动了一团和气的日常生活。

无论筷子还是刀叉匙匕,其实就是一个使用习惯。中国人使用筷子倍儿溜,但喝汤时还是用汤匙。老外总是用刀叉,活该他们体会不到火锅的幸福。人类饮食文化琳琅多彩,各人有各人的美好,不用非要定出个你高我低。外交部都说了,不想把这事儿上升为外交问题,也就是说,没必要非揪着“辱华”不放。反正对大部分人来说,就算杜嘉班纳没这个视频,也根本不会去买(买不起)。

新闻推荐

体验湘西风情 风景这边独好

湘西美味让人流连忘返。(本报记者赵晓明摄)11月28日上午,大明湖畔的百花洲一片热闹景象,青石板路面在阳光下闪着光。...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什么衣服鞋子包包,根本不值一提 莫道筷箸小 日日伴君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