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明介绍市中区家庭教育先进做法。
“家庭教育目前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有些家长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且我国当前在家庭教育方面也缺少来自专业平台或机构的指导。”11月22日,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推进会上,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我国知名发展心理学家张文新一针见血地指出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方向。记者从会上获悉,济南市教育局将着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落地,打造家校社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的“联合体”,同心同德、聚智聚力的“同盟军”。
列支专门经费支持“家庭教育”设立实验区打造先行先试新高地
在报告中,张文新用一组调查数据展示了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的沟通等亲子问题。95.8%96.2%的学生报告家长期望自己的成绩至少是“班里中等”,8.2%-19.3%的学生报告家长不尊重自己……在孩子的学业上,超过半数的家长都有较高的学业参与度。“家庭教育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有些家长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在子女教养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张文新表示。
“《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和家庭教育各项工作的推进,对促进济南市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张文新表示,山东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儿童青少年发展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乐意与济南市教育局携手共担济南市家庭教育各项工作,服务泉城市民。
记者从推进会上获悉,在前期出台《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济南将筹备建立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领导工作小组,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立并完善对区县和直属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考核制度,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和家长学校管理,建设和扩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开展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同时,济南市将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争取市级彩票公益金支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推广、课程研发、购买服务等,不断完善公平普惠有质量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此基础上,济南市还将打造先行先试新高地,在市中区、历城区、高新区设立家庭教育实验区,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鼓励和支持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大胆创新探索,支持各区县和学校同有实力、信誉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开展多方合作,推进“以校为本”的家庭教育项目建设,搭建更多交流共进平台。
“我们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支持各区县和学校同有实力、信誉好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有关媒体开展多方合作,推进‘以校为本’的家庭教育项目建设,搭建更多交流共进平台,依托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做好家庭教育,将合作的美好愿景变为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济南市教育局副巡视员、基础教育处处长王紘表示,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落地落实,必须要发挥好家委会职能,探索通过家庭教育热点大讨论、辨析会、亲子游戏、家庭互助组等形式丰富的家长学校,结合学校实际,融家庭教育指导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形成相对完整、条条指导、块块落实、分工协作的落实机制。
构筑家庭教育新样态家长成为市中教育“同盟军”
会上,市中区教育局和济南市舜耕小学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了经验分享。市中区对家庭教育的深入研究始于2007年,从最开始的老干部老教师和在职教师,两个讲师团巡回讲座,建立市中区家长学校总校,到《携手》《同行》《随风细雨》《相伴成长》等一本本家庭教育教材结集印制,再到各学校家委会的纷纷建立,到2010年时,市中区更是被教育部关工委确立为“全国家长学校实验区”
“要实现高层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就必须培养一批本土专业化人才。近年来,我们不断为提升家庭教育师资队伍注入活水,用教育者的改变促进新型家庭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鲁明表示。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孔屏、殷永胜、知心姐姐……这些家庭教育专家经常被市中教育人请进家门,北师大边玉芳教授团队还专门为市中区家庭教育教师量身打造系列培训。“当然最好用的还是身边的资源,我们和山东师范大学联手,培训了4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这40人中,不仅有骨干班主任、心理教师,更有育秀小学张立、育秀中学小学部李伟、育明小学汤莉萍等学校一把手。”王鲁明表示。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市中区一直崇尚的发展态势。81所学校,生源情况、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家庭教育指导也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刀切”。市中区教育局把差异当资源,容许各个学校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经五路小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家庭教育问题及需求进行甄别、归类,最终设计了以“家庭成员角色与关系、家庭教养策略与方法”为两大支柱课程的20余个小专题课程群,“家长周末课堂”为不同需求的家长们分类诊断、因需定制,开出了“好家庭”“好爸爸”“好交往”“好习惯”等菜单式“药方”,形成了可供家长自主选择的多种类型的家庭教育课程菜单。
舜文中学家长学校的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由孩子给家长发出邀请,实行学分制,家长参加学习获得的学分可以用于孩子的校内学习消费,比如减免作业、申请一对一课程辅导、校园广播站生日点歌或做播音员、使用教室开part等。家长为孩子赚“福利”,这一新颖的激励措施为家长学校赚足了人气,与精心设计的课程相得益彰,惠及更大群体的家长。
舜耕小学家校关系迈入亲如一家的3.0时代,家校双方从最初的平行线到现在有温度的联盟,打造出“爸爸俱乐部”“家长护卫队”“家长宣讲团”“家长节”和“最舜友”家庭教育指导团等五大品牌。从最初的“要我来”变成“我要来”,从“搞活动”变成“搞教育”,家长们深入到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推动者。(本报记者 史春勇)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8日讯(记者戴升宝)11月30日,山东鲁能泰山队与北京国安队的足协杯决赛次回合比赛将在济南奥体中心西柳体育场举...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