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名郡社区社会组织联合驻区单位开展“名郡学堂” 历下创益园孵化培育“爱泉护泉”公益服务项目 通讯员供图
社区的服务强了、治理实了,社会就更加和谐,群众的生活就更加幸福。近年来,历下区为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不断深化“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为支撑、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协助”的“四社联动”工作机制,探索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四社”真正“联”起来、“动”起来,实现服务合力最大化、协同治理最优化,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焕发出生机活力。
“一加一减”下功夫搭强社区联动平台
社区是“四社”中的基础,是国家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搭好搭强基础平台,历下区立足“加”(增能)“减”(减负)两点下大功夫,促进全区99个社区各项工作全面晋位升级。
“社区治理是一项集众智、合众力的工作,社区凝聚力强了,才更有温度和生命力。”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书记许蕊说。近年来,甸柳第一社区探索创新的“以党建为统领、以文化为载体、以自治为抓手、以服务为核心”工作法,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社区的居民自治功能,把辖区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把社区建成了党群凝聚一心、人人热情参与、民众幸福满意、各方共治共享,社风正、民风和,近者悦、远者来的“人和乐居”。
为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下区实施了“一统四治”工程,建立以社区党建为统领,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共治为支撑的一体化社区治理机制,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牵头抓总,44个区直部门成员单位全面参与,全区上下联动聚焦,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增能”,社区治理方式更加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焕发出生机活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同时,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每年投入3500万元,重点建好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统一社区标识、统一功能布局,实现社区服务设施使用效益最优化,社区服务能力大大提升。目前,全区99个社区,服务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40个,占总数的40%,计划到2020年底,实现80%的社区服务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为社区“减负”,历下区创新推出了“1244”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即“一口受理”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党建、社区治理“双网融合”实现网格治理精细化,全新理念、全新技术、全科服务、全能组织“四全社工”实现人才队伍专业化,协商民主、志愿服务、四社联动、三级贯通“四个手段”实现社会参与多方化。
“一专一助”求融合“社工服务+志愿服务”互联
建筑新村街道和平新村社区的徐玉华最近找到社区建议:“我们志愿者不能总等社区给‘派单’,要到大街小巷主动‘找问题’,谁家有困难我们就上门服务,各尽其能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薛倩听了连连点头,“徐阿姨,咱们的想法一样,现在社区的网格治理队伍中有街道包居干部、社区干部、专业社工、楼长,再加上志愿者的力量,服务就更及时有力了。延用社区‘和平益+’的工作理念,咱们可双方携手创办\‘益帮到家’公益服务项目,我有信心做强做好!”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社区志愿者携手服务、互联融合,帮助挖掘志愿者领袖,培育壮大服务队伍(组织),引导实施社区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协助社区治理,这是历下区“有情学院”志愿服务专项工作计划的重要探索。与此同时,为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历下还创新建立了“区级总行—街道分行—社区储蓄所”三级“公益银行”,实施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者可通过线上服务信息平台和线下“爱心存折”将个人参与公益服务分值存入公益银行,累计积分换取相应服务和实物奖励,由此调动更广泛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社区志愿者1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800多个,在社区引导下,与居民实际需求精准对接,认领了扶危济困、助老助残、环境治理等179个公益服务项目,形成了“公益服务联办、社区治理联抓”的良好局面。
在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方面,自2009年以来,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购买山泉、基爱、建达等社工机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目前服务覆盖60个村居,直接受益居民2万余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内一外”做文章释放社会组织强大能量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进“四社联动”中的载体功能,做好“内孵”“外引”两篇文章,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区治理,引导专业化发展,不断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建立区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历下创益园),采取“站内孵化培育、站外指导提升”的方式,打造成社会组织孵化、公益人才培养、慈善项目研发、服务督导评估的重要平台。每年通过开展社会组织创新大赛和社区社会组织创投大赛,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邻里互助类、文体活动类等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项目,并投入200多万元奖补资金,加大培育支持力度,保障健康长效发展。同时,打破区域界限在全国范围内引入品牌性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项目。目前,历下创益园已成功孵化社会组织16个、社区社会组织200余个,研发公益慈善项目36个,募集社会资金260万元,引入“中国好公益平台”优秀社会组织及“十方缘”老年人精神慰藉、“义仓”邻里互助、“儿童五防”未成年人保护、“爷爷奶奶一堂课”传统文化传承等十余个全国性品牌公益慈善项目,开展各类公益活动1200余次,受惠居民达2万余人。
指导建好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提供平台支持。以千佛山街道历山名郡社区为例,自2011年在全国首创“服务型俱乐部”社区自治模式,引入辖区单位服务资源组建“名郡俱乐部”,列出居民服务需求和单位服务资源两张“清单”,开展俱乐部成员单位认领服务,随后逐步挖掘培育领袖、整合服务项目、孵化社会组织,打造了“名郡伙伴”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先后培育发展出“辣妈帮”“名郡Yong·青年汇”“名郡学堂”等32个社区社会组织,链接辖区130余家单位服务资源,提供家政服务、教育培训、金融咨询、旅游健身等14大类600余项免费或低偿服务,一手抓“外引”,一手抓“内孵”,让生活在社区的居民真正得到实惠。“从‘名郡俱乐部’到‘名郡伙伴’,是社区通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完成了社会多方服务资源与居民需求从‘一元对接’到‘多元对接’再到‘分流联动’的发展过程,实现了社区自治的自组织、自协调、自发展,这正是社区营造与善治的核心所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滕飞说。
(记者刘杰 通讯员刘亚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侯月)近日,历下区法院相关负责人来到历下区智远街道刘智远村,为村“两委”及在建安置房各项目部部分人员,送来...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