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与生活肉搏

来源:济南日报 2018-10-16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孙书文

后学为前辈的诗集作序,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事件,降临在我的身上。逄金一老师嘱我为他即将出版的《去留书》写序,接到任务,颇为惶恐。我与逄老师的接触,都同诗相牵相连。他不断地写,我不断地读,已持续了20余年,我知道他在用心地写,他知道我在用心地读。

大约十几年前,读到逄老师的诗作《梅花鹿之想》,很是喜欢。“月圆之夜/一个奇想/似供香徐徐飘入上神之耳/圆融于我的脑海”。一开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首好诗就这样成了。我给本科生上“文学概论”课,期末考试最后一题是压轴的文学作品评论,要选择一篇有嚼头、有写头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评。这道题分值高,是检验教学相长效果的最重要的一道题,选择时甚为用心。那一年,我把这首诗作为了那一次期末文学评论题的题干。印象中,学生评得很是“畅快”。《梅花鹿之想》奇在想象,李心田先生讲此诗“更具创意”,认为“这首诗要写入‘咏梅’史的”。“倔强的她(梅花)/将根/扎到情人(鹿)的肉里/枝干为角!/将美丽的花/开在情人的身上/花团锦簇!”巧则巧矣,难得的是诗句中有深蕴的蓬勃之气,我更感动于其中“真”的深情。这首诗也代表了逄老师诗创作的一个阶段,富灵动,有情趣,背后有力量。这些诗与《去留书》中的不属一类,可见出其诗路的多样性、丰富性。

自20世纪初以来,新诗已走过了百年。新诗是白话诗。怎样叫好的白话诗?逄老师已有二三十年的诗龄,他的诗作丰富而有深意,是可以作为谈论白话诗的载体的。

先说“白话”之“白”。逄老师的诗作,有着很显明的“白话风”,如胡适所说“土白”、“清白”、干干净净。他早年所写儿童诗是如此,《去留书》在文风上亦然。如其中的《一条象征主义的路》:……这条小路/左边花团锦簇/再左边是护城河/右边是热闹的马路/再右边是仅存的老济南//左边为道/右边是儒/我走在儒道之中/是一条象征主义的路……”这首诗写得很有文气,也颇有理趣。用语朴实,而又颇有张力。从诗作中,同样能体会到的是,“土白”不是不费心经营,而是要在用心经营之后显出一种更深的自然来。胡适曾讲到白话诗要有“自然的音节”,朱自清评价,这“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何谓“自然的音节”,胡适本人论述得不多,后世猜测得不少。从上面两节,是可以看出《一条象征主义的路》的音节的自然的,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见整出,不凌乱,有生机。有人讲,人间处处有好诗;还有一句话,叫作“真诗在民间”。好诗,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就语言来说要平淡而有弹性。仅有情感,诗人找不到契合的言辞,自不会有好诗。甚至可以往极致里说,没有契合的语言,就因为没有酝酿醇厚的感情。各色语言尽可入诗,但须有弹性,有嚼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这四句诗代表了他的水平,用四句十六个常见字就把大海的壮阔写出来了。古代诗论家吴德璇讲诗的语言之好,用了三个字——“清雕琢”,不可太雕琢,不可不雕琢,要雕琢后还有“清”的味道。逄老师的诗,是写出了这种感觉的。

再说诗与生活。诗作的动人在于诗人之于生活的“肉搏”(胡风语)。逄老师的诗,尤其是这一本《去留书》,可称为现实主义的诗,有着丰富的现实的情怀。他写《破烂王》《小区乞丐传》《杀鸡卖鸡的那一家》……把自己生活的小区用诗包裹起来了,他写《刘巧英》《李小华》《书商于厂长》《地产大亨燕总》…………用诗眼来打量周边众生相。买菜入诗,坐公交车也入诗,散步也入诗,有时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危险是“贫”,成了口水诗;一种是瘟,包裹上各种哲学、各种术语的外壳以抵抗“俗”气,变成了“硌牙”的“混凝土”。险中取胜的法门,是胡风所说,与生活“肉搏”,同生活发生“化合”作用,如其所说:“这指的是创作过程的创作主体(作家本身)和创作对象(材料)的相克相生的斗争;主体克服(深入、提高)对象,对象也克服(扩大、纠正)主体,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基本的精神。要实现这基本精神,艺术家对于他的‘材料’,就不能仅仅是观察、搜集、研究、整理之类,在这之上,还有别的要紧的事情去做,那就是要决定我自己对于我底材料的态度。换句话说,那就是一切都生活过,想过,而且中心感受”(《为初执笔者的创作谈》)。逄老师诗中凡俗生活,都入到他的血液中去了。如《李小华》,通过写一个世界中的匆匆过客,使得人间的真理“自行置入”(海德格尔语)。诗作不长,却一波三折,鲜活淋漓,意味深长,有咂摸不尽的味道。这是诗人之长。

还应说说学养与作诗。逄老师的诗,有着学养的滋润。硕士阶段读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论文的选题在中国审美文化研究领域,中西古今,他都曾经浸染过、浸泡过,尤为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嗜读”的精神。上世纪90年代末,他曾写了一系列读史的随笔,其中一篇是写《史记》之瑕,让我深为钦佩,钦佩的是其胆识背后的根基——学养。这一集中的《我知道他在那儿》,是一首有锐度的诗。“他一直在空气中跟踪我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他日日与上帝对弈时有斩获//有一次/他忍不住直接对我下手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瞬间把我挂倒在地/血滴狞笑着渗出我太阳穴/映出他半身的影子/和一只利钩样毛茸茸的手爪”。这首诗写得很“中年”,有着十足的中年男性的命定感、沧桑感。这种命定感、沧桑感又用西方哲学中所透出生命感滋养起来,让这首诗一下很是“锋利”。柏拉图曾讲,疯子是疯狂,诗人是敏感。诗人的敏感哪里来?从逄老师的诗作看,学养是极好的培养基。

(此文是作者为逄金一新诗集《去留书》所写的序,文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新闻推荐

心中的趵突

□陈书斌我这里所说“趵突”是指《济南日报》副刊版的名字“趵突”。综合类报纸一般都会有个文艺副刊版,副刊版也大都...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与生活肉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