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名人故居+书店济南能否走出文化产业新路?□本报记者 赵晓林

来源:济南日报 2018-10-16 11:31   https://www.yybnet.net/

青岛荒岛书店舒同、余修及李予昂旧居杭州南山书屋

近日,发生在上海的一则新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9月28日,由上海文史资料研究会和上海市出版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名人故居利用和城市书房生存讨论会”在上海召开。

城市名人故居利用和城市书房生存是一个重要话题,静安区对常德公寓(张爱玲故居)的修缮复原已届十年,被业界认为是近年来上海对于历史建筑以及名人故居修缮和保护的成功案例。而楼下千彩书坊也因其在实现名人故居及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成为静安乃至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这也引出了一个很多城市都面临并为之苦恼的话题——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

保护好以后如何让名人故居“活”起来

千彩书坊在创始之初就引入了当年鲜有的“书+咖啡”的运营模式。定位“有咖啡香的书店”营造读书的氛围,目的是“让进店的客人,慢下来生活,静下来阅读”,正如店招上所写“读书是我的生活方式”。传说当年张爱玲也曾在常德公寓楼下边喝咖啡边写作。但大半个世纪之后,“书+咖啡”这样“巧合”地出现在常德公寓楼下,总能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被誉为海派特色城市书房的千彩书坊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中起到了正面作用,如今,更迎来了鼓励书店进行多元化经营、用利润较厚的周边业态来补贴图书业务的国家政策,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支持。

本次“名人故居利用和城市书房生存讨论会”受到了国内很多城市有关人士的关注。参会的众多文化界的人士踊跃参加讨论,大家认为互联网发展和电子阅读盛行的今天,上海这座城市更需要这样的文化空间,这是读书人和文化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千彩书坊走过的历程作为一个成功案例,值得后来者借鉴。

可能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名人故居的保护问题,而在保护好以后如何让名人故居“活”起来,能持续地发展并对城市的文化底蕴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一直是很多城市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一个现实课题。

济南同样面临这样的课题。济南的名人故居数量不少,记者曾多次进行过报道。在城区范围内,就有老舍故居,舒同、余修及李予昂旧居,张志故居,黎玉故居,朱桂山故居,张采丞故居,路大荒故居,鞠思敏故居,陈冕状元府,张东木故居,方荣翔故居,黑伯龙故居等。

这些名人故居除了老舍故居已经被改造成博物馆外,其他的大多数还处于被其他单位使用或荒废的境地。而这些名人故居都是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再生、也是不能缺少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最好的实际载体。所以,如何能让这些名人故居“焕发青春”,以一种新的文化状态重现在当代人面前,并且为济南的文化产业建设增添一些助力就成为一个最新的课题。

“把书房和老房子放在一起,使得房子有了内容”

现在,上海举办的“名人故居利用和城市书房生存讨论会”上所出现的一些提法或建议就为我们济南市的名人故居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本次会上,上海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兼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会长马建勋感慨,常德公寓和千彩书坊,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名片:“我们优秀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和特色书店在一起,是上海城市文化的最佳组合。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因地制宜加以推广,使这样一种组合在更多地方成为一种标配。”

他还说,上海市正加大对老房子、优秀建筑的保护力度。名人故居,特别是文化名人故居的修复、保护乃至开放,都成为现在一个潮流,“问题是,怎么把这些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用足、用好?现在大家都感觉到仅仅保护老房子,只是第一步。假如建筑里面没有人、没有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能看到,每天都有热心的人到这里寻访、拍照,但是不能进去。这样的情况,在上海的名人故居不是少数。所以我们感觉,今天对上海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很重要的问题是要给它更加充分的内容支撑。”马建勋说,“现在很多老房子都在做二维码,让建筑可以被阅读。我们从千彩书坊这十年的实践,看到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把书房和老房子放在一起,让我们得到了一个打开名人故居的最好方式,使得房子有了内容,使得我们能阅读那些文化的文脉和资源。”

其实,济南的大多数名人故居也面临着故居保护下来了,有的没有人修缮、维护,而有人住的故居里,则基本就是普通居民的住房,里面缺少必要的、具有体现名人和城市文化内涵的内容,使这些名人故居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大大降低,失去了名人故居的历史文化厚度,也失去了很好地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2008年,静安区对优秀历史建筑完成了一次彻底的修缮复原工程。位于静安区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原名爱林登公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目标。这座公寓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6年,现代作家张爱玲曾在这座公寓里生活过6年多时间。在这里张爱玲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几部小说《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等创作。

修缮坚持“修旧留旧”,除了外墙的颜色,楼内的陈设也极力恢复成老样子,其钢窗、阳台、灯罩也恢复到了70年前的样子,而消防龙头、门把手和信箱等当年的“原产货”也得到了完全保留。为了更好对常德公寓进行活态保护,在这次的修缮复原工程中,底楼原有商户进行了搬迁,实体书店“千彩书坊”得以引进,对常德公寓进行“活态保护”。2017年,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三家特色实体书店进行报道,千彩书坊就是其中一家,并被赋予了“海派特色的城市书房”的标签。

这样的实验、实践无疑是成功的,也无疑对这座具有重要文化信息的历史建筑,不只起到了修缮和重新利用的基本作用,并且使其成为了上海市一处新的文化景观,无形中提升了这座建筑、这片区域甚至是整座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品位。

济南的众多名人故居还没有一处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叶辛在“名人故居利用和城市书房生存讨论会”上表示,所有办书店的人要研究中国当代的买书现象。“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如何在鼓动大家读书的基础上,还让大家真正把书读进去?所以名人故居和书坊的结合,我觉得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方式。”

记者查阅了国内其他城市的一些做法,发现也有几座城市有类似的做法,比如杭州南山书屋所在是南山路210号,利用的是一栋民国时期的二层别墅,紧挨着潘天寿旧居。书屋由中国美术学院老师设计建造,古朴中透露着现代气息,还有着浓浓的中国传统艺术味道。这家书店是一家品类齐整的艺术书店,一楼陈列各类艺术书籍、杂志、画册、文创等,这么全品种的艺术图书,在其他书店很难见到,还有很多中国美院学生的毕业作品及很多艺术展览图册。二楼摆放大部头的艺术画册和全集,也是平时举办“南山雅集”的地方。

在青岛的市南区黄县路这条名人故居一条街上,有一家主题书店——荒岛书店,跟老舍故居是“邻居”,这家书店以“上世纪30年代的青岛文化”为主题,主要出售老一辈作家的文学名著。

虽然不是直接利用名人故居开办,但南山书屋、荒岛书店无疑都是和名人故居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在横向的文化联系上是具有互相利用、互相扶持功能的。这种做法也给济南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范例。

目前,济南市还没有一处名人故居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这无疑是件非常可惜的事。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从不缺少历史和文化资源,也不缺少人文气息。但是,在实体书店的建设方面和名人故居的修缮及利用方面一直未有大的突破。

今年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开建元年,在今年济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攻坚。虽然实体书店并非“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内容,但是济南市的有关方面或有识之士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紧随济南市快速发展的大潮,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做出一些探索。而实体书店,尤其是利用民间资源及资金对城区内的名人故居进行修缮、保护及再利用、发展方面做出一些积极的探索。

就拿路大荒故居来说,其位置就处于济南市最有人气、最具泉城特色的曲水亭街上,以前这座故居也被个人利用过作为商业用途,但因为其主题不明确,文化深度不够而没能引起社会及市民、游客的注意。如果有关单位或个人能利用这座旧居,开办一家实体书店,以蒲松龄著作和相关研究著作以及济南的历史文化书刊为主要销售的图书种类,再加上一些人文类书刊,如果有条件的话,再策划、组织一些有关的文化活动,相信这里很快就能成为济南市一处新的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文化地标。

因为路大荒故居所在的曲水亭街,从不缺少人气,加之其不远处就是明府城,两者互为依托,互为扶持,肯定能在济南的老城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小片文化空间,实现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赢。

名人故居与人文书店相结合,无疑是多方共赢的最佳选择

以前,人们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一直存在着如何修缮,修缮后如何保护和利用的疑问。老舍故居和蔡公时殉难地都被改建成了博物馆,但这种改建都是政府出面、出资的,虽然社会效益很好,但没有任何市场效益,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而这种做法也是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通常做法。但从城市的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两方面来说,目前来说虽然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做法,但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很多的难点。一是,政府不可能把每处名人故居都改建成博物馆,因为这些名人故居的所有权归属非常复杂,不是想改建就能改建的,政府可能要在资金等方面有巨大的付出;二是改建成博物馆,有的名人故居也有着很多的实际困难,比如藏品、展品的来源就是一个,因为很多名人的相关物品目前来说,非常难以征集。如果没有相关展品,那这种改建成名人故居博物馆的做法就成为一种无用功。

所以,如何利用好社会资源,如何让社会资金进入,与名人故居有机对接,对于济南市来说,已经成为不容迟疑的一个课题。而与人文书店相结合,让文化气息进驻这些原本成为普通住宅的名人故居,使其焕发新的文化青春,成为城市中一处新的文化景观或地标,并且能成为城市的一项新型文化产业,无疑是多方共赢的最佳选择。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把济南这些名人故居,这些不可再生的、济南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一种新的姿态、面貌再现,以其新的文化功能继续为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文化元素和厚度,为保护好、利用好济南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加一些新兴的助力,是每一个济南人都希望看到的,更是当代的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作出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努力与贡献!

新闻推荐

孙述涛会见北京旷视科技公司客人

本报10月15日讯(记者范俐鑫)今天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在山东大厦会见了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谢鹏一行。...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名人故居+书店济南能否走出文化产业新路?□本报记者 赵晓林)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