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范
1997年4月,我重新回到阔别10年的省城工作。回归之初,我给自己安排了一项任务,就是尽快融入省城,熟悉这里的生活。为此,我选择了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观看这座城市的足球,体验这个城市的激情;一个是阅读这个城市的报纸,熟知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那些日子里,我经常出入省体育中心,为这个城市的球队呐喊助威,加油鼓劲;同时,我专门订阅了这个城市的报纸——《济南日报》、《济南时报》。只要一有空闲,就逐条阅读。通过读报,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省城独有的风俗和文化,也时时刻刻感受到她朝气蓬勃的生机、活力和激情。很自然,平时与人交流,对济南的情况了如指掌,总是能娓娓道来。我的个人生活,越来越融入于省城,也越来越像一个“济南人”。
不仅如此,我并不满足于当《济南日报》的忠实读者,两年之后,我开始尝试向《济南日报》以及同一集团旗下的《济南时报》和《都市女报》投稿。慢慢地,我的作品陆续在《济南日报》的“趵突”栏目,《济南时报》的读书、体育版,《都市女报》的创业故事等栏目刊登出来,成了该报业集团的一名业余作者。其间,我多次参加报社组织的有关活动,应邀参加座谈会,还被《济南时报》聘为特邀体育评论员。
记得有一年夏天周末,我到大明湖欣赏盛开的荷花,巧遇《济南日报》摄影记者在此采风。不曾料想,我拍摄荷花的画面,进入了记者的取景框,第二天被刊登在《济南日报》和舜网上。
与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接触多年,认识了很多在报社工作的同仁,有的成为很好的朋友,他们不仅对我的写作给予很大帮助,而且他们的敬业精神更让我感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济南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希望她在崭新的起点上,以崭新的姿态,书写新的篇章,展示新的作为。我将是她永远的、最忠实的读者、作者和朋友!她也必将是我心灵的圣殿、精神引领的丰碑!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代表人物”系列微纪录片上线自媒体新锐的故事个个精彩
本报10月1日讯(记者张晓涵)第七届山东文博会即将在济南举办,作为“相约文博会”系列论坛中最令人期待的“重头戏”——...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