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市城乡水务局:泉水生生不息 保泉永不止步

来源:济南日报 2018-09-28 11:56   https://www.yybnet.net/

历阳湖回灌补源。(本版照片均由 通讯员 张玮 摄)节水行动进校园。五库连通兴济河补水

2003年—2018年,趵突泉已持续喷涌15年。在这生生不息的泉涌背后,是济南市15年攻坚克难的保泉路:

面对水资源拮据的窘境,既要保城市用水,又要保泉群喷涌,于是“引黄”水库应运而生,济南供水格局改变,黄河“客水”成了济南生活用水的主力军;

面对年平均降水不稳定的现实,既要借助“天帮忙”,又要做到“人努力”,于是“五库连通”等工程加入到生态补源行列;

面对工业和农业消耗地下水“大户”的难题,既要保障生产,又要尽可能减少地下水开采,于是高效节水灌溉、东联供水等节水、置换工程相继实施;

面对城市建设快速向南部扩展,泉水直接补给区、重点渗漏带面积不断减少,雨水自然渗透功能逐步减弱,地下水总体补充量不足等问题,济南树立了涵源保泉至上的理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修复和改善了泉水直接补给区、重点渗漏带的生态环境。

15年来,济南在保障城乡供水和泉水持续喷涌之间完成了一次次博弈和平衡,在此期间,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水利工程不断完善。如今,随着大部制改革推进,城乡水务统筹发展,为保泉注入了力量,也让济南在没有终点的保泉路上,信心更加坚定。

趵突泉那些“泉生”大事儿

●1997年,《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出台,“依法保泉”成为今后保泉的方向;

●2000年,鹊山和玉清湖两座“引黄”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自此济南城市供水以地表水和黄河水为主,地下水资源得到保护,为促进趵突泉持续喷涌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2005年三年“丰水年”,趵突泉“水涌若轮”景象再现;

●2004年,济南名泉研究会、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开展泉水普查,全市645处泉水登记在册,同时依据泉水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确定了“济南72名泉”,并依据地质条件和泉水分布集中性划定了“十大泉群”;

●2005年,在《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了《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提出在保护泉群喷涌之余,还要保护泉水文化;

●2006年,济南出台《济南市保持泉水喷涌应急预案》,明确趵突泉地下水位在28.15米至停止喷涌期间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缓泉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延长泉水喷涌时间;

●2010年,趵突泉水位突破30米,成为近40年来的“最高水位”,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每天喷涌量达30万立方米;

●2012年,调整确定了济南泉水申报文化景观类型遗产,编制和完善名泉申遗技术文本、名泉申遗保护管理规划,致力于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2016年,首届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年会召开,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来自世界各地的水专家齐聚济南,讲好泉水故事,以泉为媒,论道水生态,济南泉水有了“朋友圈”,大大提升泉城济南知名度;

●2017年,经修订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突出了“四条生态红线”的保护,提出保泉优先的理念,并提出直饮水工程。

●2017年,“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2018年,《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初稿进行社会公示与征求意见,规划提出,到2020年,保持正常降雨条件下市区四大泉群持续喷涌,到2035年,实现保持正常降雨条件下全年地下水位达28.15米(黄色预警线)累计200天以上,形成系统化的泉水生态保护体系,推进申报世界遗产,泉水特色风貌和泉水文化得到全面提升。

置换、补源、控采、节水泉水持续喷涌 不仅“天帮忙”还要“人努力”

在济南人保护泉水的岁月中,地下水始终都是焦点——只有地下水充足,才能“顶高”泉水,实现泉群喷涌。15年来,济南市采取补源、控采、置换、节水等方式,保护地下水资源,从而保障趵突泉持续喷涌。而随着保泉工作的持续深入、城乡水务工程水平不断提高,保泉措施也越来越有力。

置换 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比例从2:8到8:2

近30年来,济南市用水格局一直在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应比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济南市每天的地下水开采量高达60万-80万吨,当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应量比例为2:8。但随着城市发展、人口的增多,有限的地下水显然不够用了,泉群喷涌明显受到影响。于是,“引黄水库”应运而生——1999年建成库容为4600万立方米的鹊山水库,2000年4月正式向鹊华水厂供水;库容量为4850万立方米的玉清湖水库于2000年12月建成蓄水,2001年7月与之配套的玉清水厂开始向市区供水。

自此,大量地下水被置换出来,济南供水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以地下水为主改为以地表水为主,不但解决了市民用水问题,更为各大泉群恢复喷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应量之比变为8:2,优质地下水资源得到了保护。

2007年开始,济南市启动实施了东联供水工程,加大东部黄河客水置换地下水的力度,减少工业生产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东联供水用储蓄在鹊山水库的黄河客水来取代东部城区地下水的开采。经过持续建设,目前东联供水工程已经实现向东部城区的炼油厂、黄台电厂等多家企业供水,每天供水9万吨,从2008年建成通水以来累计置换地下水2亿多吨。

补源 多点、多水生态补源

除了将有限的地下水置换出来,在枯水期济南市还利用重点渗漏带进行生态补源。随着各类城乡水务工程的建设使用,生态补源的水源从单纯的地表水变为黄河水、长江水、大明湖弃水多水源;从玉符河的一处渗漏带单点补源,变为玉符河、兴济河、大辛河等多处重点渗漏带补源。

2002年,济南市开始通过位于南部山区的卧虎山水库,向水库下游的玉符河重点渗漏带生态补水,那时的卧虎山水库还只有地表水一种水源。

2014年,卧虎山水库不再“单枪匹马”,南部山区的另一个“大水缸”——锦绣川水库也加入到生态补源的队伍中。当年,锦绣川水库首次通过输水干渠向泉泸—钱家庄重点渗漏带补水,每天补水1万吨。

2016年,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干线工程,以及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的建成通水,卧虎山水库迎来了长江、黄河客水资源,至此,济南市生态补源形成了多水源补水的格局。

2017年济南市补源保泉工作又添了一个“骨干工程”力量——“五库连通”工程。2014年开建的“五库连通”工程,是济南市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通过改造、新建供

水线路,打通了卧虎山、锦绣川、兴隆、浆水泉、孟家5座水库之间的通道,利用卧虎山和锦绣川两座水库的可靠水源,向其余3座水库输水,确保5座水库常年水量充足。“五库连通”工程打造“5248”水系连通格局,在两路贯通五个水库的渠道上,分布着邵而—展村、大涧沟等城区南部8处泉域强渗漏带,从此,多点补源助力泉群喷涌隔断被打通,保泉力量更加坚实。2017年,该工程建成以来首次全面进行生态补源。

2018年,济南市在泉水补给区划定了禁建区和限建区,在限建区,建设单位要通过降低开发强度、运用雨水收集入渗等相关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对泉水补源的影响。结合重点渗漏带、山体、河流水系保护,对已开发建成的项目,积极推进水源涵养、小流域、海绵城市等建设,增加雨水入渗效果,为城市补水,为泉水补源。

控采 永久填埋自备井380眼

在补源和置换的基础上,济南市还最大限度控采。

截至2016年底,济南市累计永久填埋自备水井380眼,封存备用取水井167眼。同时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在日常执法工作基础上,每年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执法行动,严厉地打击了各类水资源违法行为。

随着《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的实施,泉水保护将更加有力,打击水资源违法行为的范围和力度也将不断延伸,但这并不意味着优质底下水资源就只能看而不能用。济南市目前我正逐步推进优质地下水直饮工程,按照饮、用分开,实施分类分价供水,在泉池、泉渠及沿岸周边,设置泉水游泳池、泉水取水点等场所,方便市民亲水、取水。此外,济南市还将进一步强调泉水保护的公众参与性,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依法公布名泉保护相关信息,及时受理公众提出的名泉保护的意见建议。

节水 6年累计节水1.79亿立方米

对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人均占有量七分之一的济南来说,既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还要保持泉水喷涌,节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011年至2017年,济南城市万元GDP取水量从36.42立方米降至21.42立方米,降幅达41.2%,累计节水总量1.79亿立方米,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3,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各项城市节水指标均居全国先进行列。

近年来,市城乡水务局强化水资源论证许可,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严把新增取水关,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加强超采区整治,保障地下水采补平衡,为合理用水提供可靠保障。实施严格的用水过程监管,落实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指标体系,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严格取用水计划监督管理,强化取用水单位节水考核,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应用尽用,应省尽省。此外,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建设、升级、改造中水处理厂、中水处理站,将更多优质水从绿化、保洁等对水质要求低的用途中置换出来,提高水循环利用。

同时,市城乡水务局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确定到2020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占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新增年节水能力1亿立方米。 (本报记者 李小梦)

保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役

27.98米、28米、28.81米,7-8月的雨季,趵突泉借天帮忙、靠人努力,水位一点点上涨,达到巅峰;28.81米、28.78米、28.69米,进入9月,随着济南降水季节的结束,趵突泉水位也从巅峰逐渐回落,进入又一年的水位轮回——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而济南市的保泉工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周而复始,就像过往的15年。

欣赏“水涌若轮”之喜,勿忘保泉背后之忧。趵突泉水位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轮回,济南市的保泉工作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役,并且这场战役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城市对泉水的需求,将变得愈发艰难。

济南市水文局的数据显示:济南常年平均降雨量为648毫米,2003年、2004年以及2005是保泉15年来降水量最多的3年,超于常年平均降雨量;而从2006年到2017年,基本每隔一年就会低于常年平均降雨量,其中2014年和2015年则出现了连续两年低于常年平均降水量的情况。近15年没有出现过降水量极端偏少的情况,这也为泉水持续喷涌创造了条件。

人永远要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天帮忙”是泉水持续喷涌最有效的保障,但济南每年降雨量并不能保证稳定和平均,每年7亿立方米左右的“客水”使用量,也给济南的城乡供水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这些现实问题都使我们的保泉工作要靠“人努力”了。

上世纪70年代,济南市区供水主要依靠地下水,但为了泉涌,济南人放弃了甘甜的地下水改喝黄河水,这是市民的顾全大局;而在这15年,随着各类水利工程的陆续建成,更多地下水被置换出来,生态补源“顶”高地下水的水量和水源都在增加、增多,这是政府的责任担当。因此,泉水这15年来每一厘米高度的攀升都来之不易,其背后,饱含着15年来济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保泉的聪明智慧、不懈努力和来之不易。

而如今,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泉工作逐渐推向深入,济南又给自己“加码”——在观泉和用泉之中寻求平衡,推进优质地下水直饮用工程,市民又将重新回到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甘甜泉水的日子,并且这项工程目前已经在6个新建小区试行,下一步还要在全市有条件的小区逐步推开。

15年保泉路对于济南来说有割舍、有艰辛,也有收获、有喜悦;15年后,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实际,面对市民赏泉水、饮泉水和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在破解矛盾的同时如何寻找更多机遇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保泉,也就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役。 (李小梦)

新闻推荐

改革开放看工行济南工行完善增值服务体系,打造私人银行服务品牌

2018年是工商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10周年。10年中,工商银行与广大客户风雨同舟、携手前行,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0年...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市城乡水务局:泉水生生不息 保泉永不止步)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