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9月19日上午,永州—深圳北G6078列车上,一位女乘客再现霸座行为。据了解,这名女乘客车票标注的座位是靠过道,其上车后未按照车票上的座位落座,执意坐在靠窗的邻座位置。协调未果,原本车票座位靠窗的乘客向乘警投诉,现场,乘警与霸座女乘客反复沟通,这名女乘客就是不肯让出座位。旁边的乘客拍下了这段乘警与其交涉的视频。目前,此事铁路部门还在调查处理之中。 (9月19日澎湃新闻)
上个月高铁“霸座男”曝光后,不少人或许都认为网络曝光、舆论谴责加上后续的失信惩戒,会让后来者引以为鉴。但不到一个月内,女版“座霸”又再次出现,无疑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常识预期。
从具体情节看,这次稍有不同。上次涉事者是明知道坐了别人的座位,就是赖着不愿意换回来;这次是无视靠窗座位和过道座位的区别,坚称自己坐的座位是对的,俨然一副“我蛮我有理”。到底哪个座位号是靠窗,哪个是靠过道,车辆上其实已经作出了标记,只要按照常识理解都不会产生误会。此事中的女乘客,不管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属于无知,都难掩蛮不讲理、霸座的事实。
上次,“霸座男”孙某被济南铁路公安处以治安罚款200元,并被纳入失信黑名单,在180天内被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这次事件的调查还在进行,但基本可以预测,“霸座女”所受到的处罚应不会低于上次的标准。
有人质疑,同样的事短期内再次出现,是否说明上次事件的处罚太轻了。处罚力度是否适当,这个当然可以讨论。但需要厘清的一点是,对于类似“霸座”行为的处理,未必一定要靠提高处罚力度,关键是要罚则清晰,给社会形成稳定的规则预期。就如高铁上吸烟被明令禁止,就极少出现违规行为,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开始“高铁禁烟”的规则及其对应的惩罚就已深入人心,因此怀揣侥幸心理的乘客自然少了。
事实上,上次事件中,“霸座男”之所以最终受到处罚,与曝光和舆论压力有直接关系。倘若没有进入公共舆论场,最终也很可能是不了了之。但最终的处理,算是开了一个先例,并且向社会发出明确信号——“霸座”是需要付出法律代价的。有理由相信,只要对此类事件的处置,不再根据是否曝光来定,而是形成一种刚性的规则执行氛围,就完全不必担心“座霸”会继续横行下去,变成“治不了”的顽疾。当然,这次事件中,涉事乘客的霸座行为依然未能被及时纠偏,而只能等到后续再调查,也警示列车上的紧急处置能力需要提升。 摘自《钱江晚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关雪垠本报讯9月20日,陶德臣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会举行。区领导马鸿基、李寅萍、周艳萍参加会议...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