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人喜欢老残,因为《老残游记》写济南写得好。作为泉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联合明府城管理中心启动“老残游记——走进明府城寻根老济南暨在济南、知济南、爱济南童绘泉城”主题文化活动。近300名面向社会征集的小学生与200余名学生家长追随老残足迹,于上周末在明府城百花洲展开“寻根之旅”,感受泉清柳绿的美景,老济南的民俗与曲山艺海的风采。
“小记者”畅游小桥流水岸间
8日上午,天气晴好,首批参与活动的“时报小记者团”与跟队家长齐聚百花洲畔导视图边,脚下往南不足300米便是著名的珍珠泉群,泉水经曲折蜿蜒的玉带河,流入百花洲,再穿过鹊华桥流入大明湖,是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韵味很浓的地段。众人经琅琊阁、流杯池子街来到古街巷民居间,处处可见青瓦花脊的复古建筑,诸多泉池水系点缀其间,一行人游览了王家大院、厚德泉、书香胡同、雨荷池等景点,还参观了黑陶、风筝、双石门等众多非遗艺术。
“大家来猜猜,济南一共有多少处泉水”?“72处!”“那是最有名的72处,总数可不止,仅明府城百花洲就有161处。”一路上,讲解员不仅为“小记者”们讲解沿途景点的渊源典故,还不断以问答的形式普及济南相关知识。在泉水人家民俗馆,“小记者”们体验了(豆子、装订线装书等传统手工,参观了旧唱片机、老钢琴等老物件及老照片收藏,还参加了曲水流觞大典,颈戴黄色礼巾,伴着鼓声在舜画像面前长揖为礼,齐声朗诵《曲水流觞修禊大典赋》。
“我以前也来过这边玩,但没听过这么详细的讲解,老师也没讲过。”在洪楼一小上二年级的张圣茹表示。12岁的李静也表示,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济南人,深深为家乡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民俗感到骄傲。
“寻根之旅”获众多家长点赞
“小记者”们多为5-12岁的孩子,一路上说说笑笑,最终旅途在离出发点不远的济南泉水节泉水品茶会现场结束,部分来自诚励书画艺术学校的“小记者”在芙蓉馆附近的湖畔写生。有人在纸上勾勒出亭台楼阁,有人描摹出碧水停舟的画面。
“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学习感受咱济南的泉水文化与非遗文化,也亲眼看看老济南以前的民居建筑,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家长李女士微笑看着10岁的大女儿王文哲在画纸上写生,在她旁边,5岁的妹妹王文卿也在学姐姐的样子拿彩笔涂鸦,一家人其乐融融。
济南人靳先生特别感谢这次寻根之旅。他表示,儿子以前在上海住了很久,回济南总说济南小、不好玩,这次百花洲一游,儿子对济南的印象大为改观,主动要求去看看济南其他的老街巷老建筑。“说明府城百花洲是老济南的精髓也不为过,这次‘寻根之旅\’能让孩子了解济南文化,寻到济南人的根,我觉得是最成功的。”靳先生说。
“‘寻根之旅\’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济南、知济南、爱济南,没赶上这一次的家长孩子也不用失望,今后该活动将作为一项常规活动,长久举办下去。”活动组织方表示,感兴趣的市民可随时关注本报消息。 (记者李奇宏)
新闻推荐
张亚琦(左)和陈婧在校园里合影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前瞻、教艺精湛、技术先进的教师队伍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有着至关重...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