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 朱洁
“教师的责任是培养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真实的幸福与愉悦。”22年的教学生涯,济南市历城区董家中学地理老师杨如芬从未动摇过做一名好老师的信念,她就是喜欢当老师,就想着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就是追求精益求精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学上不断突破自我。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十个手指还有长短,别说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了。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有不同,学习的层次自然参差不齐。每个班的风格也完全不同,上课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杨如芬为了这种种“不同”,可是费尽心思。
杨老师所带的八年级七班,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强,在这个班上课就更能有的放矢。她会有选择性地精讲,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而同一级的八班,学生聪明,课堂特别活跃,如果也按七班的方式进行授课,就会出现大部分同学趁机说话、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杨老师通常采用另一种方式——重点难点,让学生们小组交流探究,组员汇报精讲;不太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在组内讲;极个别题目单独给学生辅导,不让学生有松懈的机会。
作业布置也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优等生在完成基础达标的基础上完成2-3个能力提升题;中等生在完成基础达标的基础上完成1个能力提升题;边缘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会做基础达标题;学困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效课堂得到践行。
把课堂还给学生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自历城区学科活动课程开展以来,杨如芬便大胆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当然,要上好一堂活动课解放学生,老师就要呕心沥血。
2017年10月,杨如芬承担了八年级地理活动课程展示活动,由此做出一系列教学创新。
经过集体教研,地理活动课程的课题确定为“中国地形模型制作”。杨如芬与同事一起研讨,从课题类型、活动目的、材料准备、活动过程、活动交流、活动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最终确定了学案。
为了让学生制作的中国地形模型更逼真更立体,杨如芬选用了吹塑板、太空彩泥等材料,并给学生印制了中国三级阶梯空白图,让组长提前把中国轮廓图三级阶梯分界线勾勒在吹塑板上。
要想真枪实弹打胜仗,最重要的是学生必须有地形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杨老师在不影响新课讲授的同时,有意在课前提问我国地势和地形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们正确选择太空泥的色彩,明确每层制作的高度。另外,组长是制作模型的核心,主持人控制着整个制作节奏,所以培训组长、主持人也是重点工作……
那段时间,杨老师感到身心俱疲,但她坚信会得到一个漂亮的结果。果然,上制作课那天,小组讨论、制作过程人人积极参与,组内分工明确,每个组都上交了令人满意的作品!
“事实证明,只要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们老师为何还在难为自己,不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经过几年的课堂改革,学生更喜欢上杨老师的课,在2018年地理学考中,杨老师所教的四个班合格率达到了99%,其中六班、七班合格率达到了100%。杨如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她必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新闻推荐
▲张弛作品王川作品参展青年艺术家作品北京银行济南分行依托庞大的金融实力,着重文化艺术的推广,推出了一系列高层...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