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沙元森
滴滴顺风车蕴藏巨大风险,其业务模式存在“先天缺陷”,不是靠打补丁能解决的,无限期下线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能再拿乘客生命“试错”了。
因为浙江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滴滴已经表示在全国范围内下架顺风车业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顺风车业务就此终止。经过所谓的“内部重新评估”,顺风车还可能卷土重来。而血淋淋的事实证明,顺风车蕴藏巨大风险,其业务模式存在“先天缺陷”,不是靠打补丁能解决的,无限期下线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能再拿乘客生命“试错”了。
滴滴的顺风车业务贴着绿色出行和共享经济的标签,形象一度非常清新,受到了舆论的好评和公众的欢迎。但是,接二连三的恶性事件戳穿了顺风车华而不实的外衣,让更多的人看清了顺风车的本质,它实际上是一个逃避正常监管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平台,同时以社交平台的名义吸引了一批动机不纯的车主。
无论是被害的济南空姐,还是被害的乐清幼师,生前可能都没有认识到顺风车的特殊性,因为打开“滴滴出行”的客户端,顺风车和快车、专车、出租车等是并列的,根据路线长短和拼车人数标示不同的费用。这给人的感觉就是打出租。她们坐上“夺命顺风车”也没有和司机开展社交活动的想法,在她们看来,只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廉价的网约车。而两名凶手也是长期以开顺风车为职业,根本就不是为了“顺风”送人,只不过在他们决定要劫财劫色的时候,这种形式的网约车更有利于他们精准猎取目标。
滴滴顺风车不只是名不副实,还以社交平台为幌子给乘客挖了陷阱。尽管在滴滴5月份公布的整改措施中,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都已下线,但是顺风车司机“挑客”行为仍然普遍存在,女性乘客面临的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为滴滴顺风车在名义上不是出租车,车主有对乘客挑拣的权利。2016年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之所以没有将顺风车纳入网约车范畴,也是认定顺风车属于“私人小客车合乘”。也就是说,车主和乘客达成一致就可以拼车出行了。
而滴滴这个中介又不是白做的。滴滴方面自称,顺风车上线的三年多时间里服务了十多亿次出行,只字未提从中赚了多少,这项无论如何都舍不得放弃的业务想必利润不小。所以,无论他们怎么整改,只要不放弃逐利的目的,顺风车就摆脱不了廉价网约车的定位。一个事关公共出行的网约车平台,游离在监管之外,从业门槛极低,注定风险极大。只不过滴滴拥有巨大的市场估值,可以为顺风车的安全背书,甚至财大气粗地喊出“三倍赔偿”,给乘客营造了安全的假象。
现在,滴滴方面表示要“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希望他们能借此机会果断终止名不副实的顺风车业务,专心致志地做好网络预约出租车。事实证明,以逐利逐色为目的的“顺风车”,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真正的顺风车应该体现人与人的友善、人对环境的呵护,只有这样才符合绿色、共享的理念,它不应该由逐利的商业平台主导,而应该在同事、邻里之间,在社区或朋友圈里,以公益的方式被推广。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济南市体育记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市体育记者协会新的章程和协会...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