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立伟实习生王贵昕
在高校里当个老师,每年坐享寒、暑两个假期,这是很多人羡慕这份职业的重要原因。高校开学在即,记者调查采访一线教师和行政人员,了解他们是否真的能够“享受”暑假。采访中,有高校老师笑言,“感觉假期还没开始就已经开学了。”
高校“青椒”
暑假要“恶补”作业
记者联系到曹教授的时候,他正在从北京回济南的高铁上,“这已经是这个暑假第二次学术会议了。”曹教授说。而在暑假初期为自己制定的“暑假作业”,他还没有圆满完成。
曹教授是驻济高校的一位副教授,在采访之前一再要求匿名,因为“不想被自己的学生看到”。博士毕业后,曹教授便来到所在高校工作,至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算是高校里典型的“青椒”一枚,“五年来,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一批爱我敬我的好学生,所以不想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吐槽\’。”他笑着说。
暑假初期,他便为自己制定了一摞厚厚的暑假作业:除了参加两次学术会议以外,要写一篇综述、两篇论文,完成一本书的校对。这还不包括学生的作业修改,曹教授还同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授课。
暑假期间,虽说没有严格规定的工作时间,但是曹教授一次又一次为自己“加压”,一想到明年底就要申报职称,申报表格里对发表论文数量、期刊以及申报课题级别的要求时,心里就发紧,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职称和待遇挂钩,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松懈,想利用暑假‘充充电\’,因为平时上课占用了大部分精力,科研的任务只能靠晚上和假期‘恶补\’。”
热心公益
假期主动揽活儿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赵蕾则在暑假期间主动承担了工作之外的事情。赵蕾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暑假没有好好出去玩儿了,“感觉暑假和工作日区别不大。”
赵蕾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去年暑假,她一日未歇,埋头于《酶工程》双语教材的编写,就是为了3月份开学学生就能用上。前年暑假,她则是忙着编写《食品发酵工艺学》双语教材,这是全国同类教材暨山东师范大学第一本双语教材。
今年暑假,赵蕾又干起了公益的活儿。3月,她组织山师大学生志愿者,联合山东省实验中学成立了“手拉手烛光筑梦科普团”,除了平时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在济南市区小学开展科普活动之外,还利用周末去周边小学开展科普助读活动。
这次暑假,又带领团队去了商河乡村小学,受到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预约科普讲座供不应求。从科普讲座的选题、内容到精心指导,无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除了这些日常工作之外的事儿,赵蕾还要在假期里为学生批改试卷,最近又刚刚签约了出版社,想要出一本书。“想在退休之前,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赵蕾的初衷非常简单。
“暑假只存在校历里”
高校里一线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管理岗和行政岗的老师工作也不轻松。山东财经大学辅导员庄爱华介绍,“虽然比平时稍微轻松些,但假期里需要干的工作很多。需要准备下学期给学生上的专业选修课和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补入新的教学案例,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框架,还要指导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庄爱华说。另外,还需要应对学生随时提出的各种要求,比如开证明、盖章等。
而山东体育学院的辅导员崔老师直接坦言:“7月带队学生实践,8月参加各种工作培训,算下来真正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超过10天,暑假只存在校历里。”并且,手机要时常处于待机状态,生怕学生有紧急状况与辅导员联系不上。“高校普通行政部门一个半月的暑假,能完整休两个周就已经非常好了。有些部门暑假最多休一周甚至几天,后勤的修缮、粉刷、设备安置工作,以及招生录取等都是在假期里进行。”
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齐伟介绍,“寒假忙艺考、暑假忙高考”就是高校招生工作人员的写照。“暑假休了一周左右,其余主要时间就是忙高考招生录取。因为招生录取很多数据整理都是晚上进行,所以有时候忙起来好几天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情。”
因为齐伟的爱人是高校科研人员,假期里同样忙碌,“本来想一起出去玩玩也没得空,”齐伟笑着说,两人只是各自休了一周左右的假,带着孩子回了一趟老家。不过在齐伟看来,虽然暑假招生录取辛苦,但由于是按照规则录取,反而受外部干扰较少,比较省心,前期的招生宣传工作最劳心劳力。另外,假期里学生各类创新创业实践,也是招生就业处的工作。
新闻推荐
前些年,位于济南市的一家行业知名小家电企业,因为用地及配套等原因到南方建立了生产基地,曾引起相关部门反思:如何在招来...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