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敏
在昔日大名鼎鼎的“香港四大才子”中,吟出“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的黄霑驾鹤西去多年;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的金庸早已封笔,亦很少露面;《卫斯理》之父倪匡也已经归隐,唯有77岁的“食神”蔡澜依然活力十足,旅行、寻吃、写作。
大吃大喝是尊重生命
蔡澜曾经调侃自己,爱吃是源于长辈的起名不慎:大哥蔡丹,侄子蔡晔,“于是一家人正好拿着菜单(蔡丹),提着菜篮(蔡澜),去买菜叶(蔡晔)”。
祖籍广东潮州的蔡澜生在新加坡,后来定居香港,是家喻户晓的“食神”。美食家之外,蔡澜身上还有诸多标签:作家、旅行家、电影监制、电视主持人、商人……在近日的一场新书发布会上,有读者问蔡澜如何定义自己,是美食家、收藏家、文学家还是电影家,或者还是干脆称为“生活美学家”。蔡澜将自己定义为“大家”,这个“大家”,“是跟大家一样的大家,不是很大的大家,我是一个人,是一个普通人。我要每天洗练,要上洗手间,我不觉得我自己很伟大。我要做的事情跟你们做的事情一样的,但是我看书可能看得多一点。”
蔡澜涉猎过很多行业,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在邵氏影业担任电影监制四十余年;1989年与好友黄霑、倪匡合作的“全世界都没见过这么自由奔放的节目”的《今夜不设防》曾创下收视纪录,BBC派团队拍摄专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又开始进军商业,创办监制暴暴茶、暴暴饭焦等暴暴系列产品,还有咸鱼酱料、菜甫瑶柱酱、榄角瑶柱酱、劲辣酱等“蔡澜酱料”系列产品。
在诸多标签中,他的作家身份,尤其是美食作家身份尤为重要。自1980年代起写作美食专栏起,蔡澜已出版两百余种作品。近日,青岛出版社出版了《蔡澜·寻味世界》系列书籍,收录了蔡澜近年来所撰写的在世界各地旅行和寻吃的经历。对这套书,蔡澜自己赞赏有加:“这绝对是个英俊的儿子,我非常喜欢。”
不管有多少身份,“食神”仍然是蔡澜排名第一的标签。多年来,蔡澜在全世界旅行、寻吃。在他看来,自己虽然很爱吃、讲究吃,却不“挑剔吃”,“要吃就要吃得好一点,不代表一定贵”。蔡澜说,一杯红酒七万元,一斤茶几千元,都超出常理了。具备多年寻吃经验的蔡澜并不喜欢吃山珍海味,也不吃野味,因为他发现:越奇怪越少见的东西其实越不好吃,“鱼、猪、羊、牛这些很普通的食材,是多年来经过人们选择淘汰剩下来的,一定好吃。”
对待美食,蔡澜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示他的态度:活着,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二更视频中曾有一段话,对蔡澜的“旅行寻吃”做了一个较为令人信服的评判:“放浪形骸,死也要吃!这是食神蔡澜的半生烟火。漂洋过海去到世界各地,对他来说,旅行的意义不是目的地,而是美食,是一碗疲惫生活的心灵鸡汤。”狠狠地过每一天
年近八旬的蔡澜很好地诠释了“鹤发童颜”这个词。一对丹凤眼总是因为面带微笑而眯成一条缝,利索的大背头梳得溜光,思维也异常敏捷。总是一身复古的唐装,手里则总是握着一根精致的手杖。一看即知,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并且很会生活的老者。不过当别人问他有什么保养秘诀时,他说自己曾经在文章中写过,就是“抽烟、喝酒、不运动”的七字箴言。
蔡澜的书以旅行和美食为主。这种通俗文化的文字读者读起来非常快,一晚上就可以读一本。对此,蔡澜非常幽默地打趣说:“如果不是一晚上读一本的话,可以放在洗手间里面,上一次读一篇。”接触过蔡澜的人都知道,他回答问题言简意赅,经常是答案没有问题长,反而经常把提问者弄得很尴尬。他说,“我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所以我的稿费应该高一点。”
热爱生活的蔡澜推崇轻松的生活方式。如何成为有趣的人?蔡澜的办法非常简单:“这么多书摊,去买《笑话300篇》《幽默人生》,这些书每天看,看完了每天对着镜子哈哈哈大笑三声。要往好笑的方面去发掘,不要看琼瑶小说一类的书,哭哭啼啼的,不要看。”蔡澜说,所以要远离负能量的人。他打趣道,自己跟老朋友倪匡说,人年纪大了,两种人的话不能听。一种是医生,听了你就不会快乐,另外一种就是老婆或老公的话。
去冬今春,蔡澜分别在北京荣宝斋和香港荣宝斋举办了两次书法展。蔡澜借书法将其大半生凝练成寥寥数句,在酣畅淋漓中显示对人生的领悟。其中有一幅字尤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狠狠地过每一天”。
其实,这七个字也是蔡澜大半生的真实写照。正如老友倪匡所言:他以“真”为生命真谛,行文如此,做人如此。所以他看世人,不论青眼白眼,都出自“真”,都不计较利害得失,只求心中喜欢。世人看他,不论青眼白眼,他也浑不计较,“岂能尽如他意,但求无愧我心”。喜欢济南的芫荽根和光棍鸡
《蔡澜·寻味世界》系列书籍编辑贺林评价说,蔡先生的文笔简单明了却妙趣横生。他写吃鱼肝,“啊,那简直不是肝,真是满口是油,滑溜溜香喷喷,一点腥味也没有,真是天下绝佳的美味”;写吃榴梿,“选核小的,冷冻后用利刀切下肉来,一片片,像冰激凌一样,一吃就上瘾”;写吃越南牛肉河粉,“只要喝一口‘勇记\’的汤,你便会变成这家店的信徒”。
如何把食物总是写得让人流口水?蔡澜说,秘诀就是在肚子最饿的时候写,最好是半夜三时,才能把那种感觉写出来,人们看着才会食欲大动。
在《寻味世界·中国》一书中,蔡澜有一个篇章专门写到了济南,不过写济南美食的文字并不多。蔡澜写道:“有很多大的餐厅在这里(济南)经营。我们去了一些饺子店吃全饺宴。去一家叫‘菜根香\’的店,的的确确吃到很香的芫荽根。光棍鸡也很出名,生剥来烧。不加一滴水,味道浓郁得不得了。”看来,这次蔡澜的济南之行非常匆忙,对济南印象深刻的美食只有芫荽根和光棍鸡。不过,这一篇章里倒是对济南的城市道路规划和图书馆大加称赞,同时感慨“小说、戏剧、散文中的济南,与其他著名的城市一样,都在渐渐地消失”。
蔡澜的文章不光是流水账似地记录着一个地方的美食,更多的是演绎着一种生活方式。书中既有往昔与金庸倪匡等老友携手同游的快意,又有重游旧居亚皆老街往事如烟的喟叹。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仅仅记录美食、美景,更记录人生百态,体味人间烟火气。那味,是珍馐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间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态万千,岂是独坐家中可以尽览。若是不能亲历,那么翻开书看蔡澜说说也好。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女报记者赵世彩“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8月22日下午,济南舜耕山庄的重华堂内响起阵阵掌声。由济南市...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