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新丽
7月9日,济南市建委下发《关于规范带装修商品房预售管理的通知》,通过提高装修价格,变相抬高房价的情况被明令禁止。
这一文件下发的背景是,在政府限价政策之下,济南不少开发商为了变相涨价,利用精装修提价,网签时合同拆分出装修价款,有的开发商一平可以拆出七八千元。而高价的装修价款,其实多为虚构,开发商并不会真的采用这样的装修标准。如旭辉银盛泰·金域蓝山项目曾拆出4000元/的装修款,但是实际装修标准仅为2000元/。
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市场风向突变。此前纷纷推出精装房的开发商,有不少却转做回了毛坯。8月记者探盘时已经发现这一苗头,如力高君御世家由主推精装房源变成了主推毛坯房。更有甚者,有楼盘借精装变毛坯,一平变相降价七千多元。
仅仅一个月,冰火两重天。从变相涨价到变相降价,精装修成了楼市的一块砖,在开发商需要的时候,搬运到最合适的地方。
市场好的时候,开发商纷纷推精装推高价格,以此来逃避价格监管;市场出现下行的苗头,受不住压力的开发商,又纷纷把这块砖扔下船,轻装前行。
开发商的这种行为,是在市场变化之下做出的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调整,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这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违规操作,却让购房者很受伤。不管是之前的高价装修款拆分,还是近期因为变相降价引发的维权事件,都给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在买房过程中,购房者始终是弱势群体,高房价之下,每平米即使只波动几百元,也牵动着他们的神经,更何况借装修之名,上下浮动几千元。对于购房者来说,不管是涨价还是降价,他们都希望企业能有据可依,而不是任性变化,否则,这将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置业之痛。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2日讯(记者刘飞跃)8月22日早上8点多,从浙江来济南出差办理业务的王先生专程来到济南公交恒通出租公司,对鲁A...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