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花朵一旦盈溢墨香和琴韵,锦瑟流年便勾兑成一抹浅醉。努力拼搏、进取向上踏成青春路上的平仄诗行,一路芬芳一路歌。
于欣平,即将升入大四的学生,现就读于济南市齐鲁师范学院,阳光开朗,知感恩懂礼孝,喜欢在山月浸泡孤独之时,听一首《长相思》的古琴曲,吟诵“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的诗句,以慰思乡之苦。
于欣平小时候学过书法,上大学后,常常在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贪恋那一缕墨香,享受匆匆时光里的安静与美好。说起书法,于欣平要特别感恩她的书法老师,感谢老师让她在习字的道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让她拥有一个能让自己静心的业余爱好。如今颇有质感的毛边宣纸和浓墨香气已经烙印在她的骨髓里了,无论行走坐卧,她的眼前总有一片被墨韵浸染的古风世界。
于欣平是一个喜欢挑战的女孩,不会因为某件事情难而轻言放弃。只要喜欢,她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学习古琴,对于追求时尚流行音乐的年轻人来说,往往会令他们望而生畏,而于欣平对古琴却情有独钟。在上大学期间她曾独自一人遍访济南的古琴教师和工作室,并拜识了朱子易先生的亲传弟子为师进行系统学习,每周乘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加上半个小时的徒步,三年来风雨无阻。古琴在古代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于欣平说:“琴的音色深沉悠远,琴的乐曲能感发心志,琴的操守是君子之道,我弹琴的同时也是学习君子‘中正\’品德的过程。琴道悠悠,大道悠悠,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于欣平闲暇时于炉中焚一柱香,在袅袅青烟中抚琴,她喜欢手指的勾剔抹挑、吟猱绰注间让琴音悠远绵长,别有一番优雅意境。于欣平多次获得和老师一起参加济南市各大雅集演出的机会,接触了很多现代文人名士的风流雅事,为大学生活增添了文雅的一笔。
文静的于欣平也有活泼的一面,在大学里她积极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爱心社”的同学们一起去社区做义工、去敬老院探望老人,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带来温暖;她在“国学社”组织吟诵教学活动,带领社团参加电视台的演出;在“墨林书法社”她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与他们结伴挥毫;还在“临界舞团”化身为活力少女,学习她以前不敢尝试的爵士舞。绿意盎然的文脉湖畔、高楼耸立的图书馆、学习氛围浓厚的自习室,记录花样年华的于欣平追梦的足迹。
《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于欣平把这句话视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在不断前行的人生路上充满了自信与阳光,她将带着这份明亮的光芒,把爱和温暖传递到更远的远方。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2日讯(记者魏新丽)近日,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联合转发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