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邵显亭
抵达济南国际机场的商旅乘客,原来下了飞机,通过航站楼内扶梯上二楼,可紧接着乘坐路边接机车辆离开,但现在要到二楼乘车,乘客只能通过航站楼外南北两侧的楼梯爬上去。对于部分乘客的埋怨,机场的解释是此举是规范道路车辆通行秩序,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可通过协调在二楼出站。(本报今日A06版有报道)
机场是窗口,也是形象。除了机场的硬件设施,服务意识等“软件”方面给人的感触往往更深,因为服务是互动性的,感受“触手可及”、评价“立等可取”。因为规范通行秩序,让乘客多跑路,这样的做法似乎是按下葫芦起来瓢、顾了这头丢了那头,不是个“双赢”的举措。更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是,很多接机的车辆只能因此选择到停车场等人,“机场停车场每小时收费5元,即使立即开出来也会按照一小时收费,通常情况下等一个小时多点就得10块钱。”和多跑路一样,这种停车收费的方式,是否也有待商榷呢?
眼下,全省上下都在为提升营商环境而努力。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召开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激荡起的思想风暴,至今没有消散。“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网友的声音直截了当,背后则是满满的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释放改革动能,已经成为共识:只有改才有出路、只有闯才有活路,唯有改革开放才是正确的路径。
7月5日起,山东省党政代表团一行50余人赴广东、浙江、江苏学习“取经”。代表团成员最深的感受,就是和先进最根本的差距,就在于观念体制上,冲破思想藩篱的勇气不足、破解体制束缚的办法不多、抢抓发展先机的意识不强。省编办主任刘维寅认为,他们从群众的视角思考改革,用群众的语言设定目标,以群众的感受确立标准,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而我们更多的是站在自身角度考虑“我要怎么改”,针对性不强、创造性不够,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由此再回到机场为规范管理车辆秩序的做法: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既疏导了交通,又让乘客少跑路?若“站在乘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才是努力的方向;若是“方便自己管理”,把出口一关了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所站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迥然不同。没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则期待创造性的改革举措难上加难。
提高通行效率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结果之一是给部分旅客带来不便,这是值得思考的。换个位置看问题,才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烨)玉带河波光滟绿柳,九龙桥虹影弄花香……济南南郊宾馆自举办“初·瀞”主题婚礼秀以来,在全市高端婚礼市...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