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市中区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暨市场主体建设工作会议。 记者杨雯雯 通讯员孙化鹏 摄
为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精神,24日上午,市中区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暨市场主体建设工作会议。“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建设是当前市中区最重要的工作;企业服务是市场主体建设最核心的工作;问题整改是优化营商环境最迫切的工作。”市中区委书记宋永祥在大会上说出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同时,市中区还出台了涵盖产业引导、创业扶持、创新发展等六大类100条市场主体建设的措施。
六大方向优化营商环境
会议开始前,首先播放了《济南市发展环境明察暗访纪实》专题片。针对专题片中涉及的问题,市中区将做到问题发现到位、及时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制度健全到位,举一反三、自查自找,同时落实好现场督办考核,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和痛点。
营商环境是影响和制约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抓营商环境就要抓住“要害”和“脉门”。为此,市中区出台制定了涵盖产业引导、创业扶持、创新发展、金融支持、人才保障和环境品质等六大类100条市场主体建设的措施。
围绕这100条措施,市中区将集中聚焦产业引导,减轻企业税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聚焦创业扶持,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全区创新创业活力;聚焦创新发展,强化平台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聚焦金融支持,加大服务力度,不断优化企业融资环境;聚焦人才保障,完善引才机制,加快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聚焦环境品质,深化政务改革,全面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暨市场主体建设工作,推动市场主体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个体商户‘枝繁叶茂\’的繁荣景象。”市中区委书记宋永祥表示。
为企业设立“绿色通道”
在大会召开时,宋永祥的一句话成为在场所有人的共识。他说,服务好,营商环境才好;营商环境好,市场主体才能兴盛;市场主体兴,区域发展就能好。
一直以来,“服务立区”的理念贯穿市中人的行为主旨。为此,该区开展了区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和“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活动,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对企业提出的建议、意见、诉求甚至是投诉,不讲“不行”,只讲“怎么行”,同时在行的过程中将其变成合法行为,坚决做到“依法有法办”。
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市中区将持续推进“只要你来市中干,一切手续我来办”的服务举措,根据企业不同需求设立“绿色通道”,指定专人积极做好企业选址、材料审核及登记注册工作,全程代办相关手续,让企业享受“保姆式”服务。
围绕“一次办成”改革再造各项办事流程,目前市中区确定了“零跑腿”事项14项、“只跑一次”事项281项、“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226项,依托市中区企业服务局,主动上门服务,实现“从让企业和群众只跑一趟,到网上审批、一趟不跑,再到上门服务、反向跑”的转变,努力打造“企有所盼、政有所应”的营商环境。
领导班子全员参与招商
说到市中区对营商环境的重视,从一个小侧面就可以反映出来。2017年3月,上任后的新一届市中区“四大领导班子”第一次集体亮相就是在该区召开的一场关于招商引资的企业座谈会上。当天,市中区还成立了区级的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委员会,这个集中全体市中人力量的新的组织架构开始全面推进招商工作。市中由少数人员参与招商到全员参与招商,由自发招商到自觉招商,由被动招商到主动招商,由靠政策招商到靠服务、靠环境招商,招商理念的转变,让市中招商引资更精准、更有效、更有吸引力。
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楼宇,市中区继续瞄准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物流、智能制造等产业,招大引强、重质重税、定向跟进、精准招商,市中区全方位提高了全区招商项目的对接率和成功率。
目前市中区还存在着规模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平衡、行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为此,该区精准施策,通过做大成长型企业、做强潜力企业、做优重点企业,打造“多极支撑”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完善市场主体建设政策体系,通过健全组织架构、优化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发展。
设立市场主体发展引导资金
今年市中区还将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知名企业等机构合作,采取灵活方式,建设各类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实训基地、众创空间、特色园区等平台载体,加速小微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优质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和贡献率。
按照市中区的规划,到明年年底前,该区计划新增175家工业上云企业,298家科技上云企业,2067家服务业上云企业,55家物流上云企业,30家建筑业上云企业,10家农业上云企业和365家个体工商户上云企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市中区将运用新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探索创新市场主体建设新路径,支持企业上市,挖掘培育上市资源,推动企业在主板、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挂牌,加快企业“上云”,制定差异化“上云”策略,促进企业向“互联网+”“云+”转型。
不仅如此,市中区还要设立市场主体发展引导资金,设立企业上云、上市、进园区等专项引导资金,加大重点扶持力度,推动企业集聚提效,加强与金融机构协作,通过风险补助、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方式,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打造良好金融政策环境。 (记者杨雯雯)
新闻推荐
近日,玉符河内觅食歇息的鹭鸟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态美景图。济南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加大大...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