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界80年代起,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系列作品被大量译介到中国,在读书界风靡一时,不但让很多读者惊喜地发现了一颗世界文学的明珠,更催发了他们对大自然关注与书写的热情。然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生态的破坏,物质主义的甚嚣尘上,一方面,很多人丧失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的基本认知能力;另一方面,环境破坏的触目惊心也令很多人开始从人类命运的高度,深入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一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且,更多人已经意识到,保护大自然,要从孩子抓起,首先是培养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爱心。
当年的普里什文,乃至后来大量译介到中国的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作家,还没有或刚刚遇到今天人类面临的环保困境,然而,他们作品中所展示的大自然的丰富与伟大以及清新而深邃的诗意,不只给过我们深深的感动,更述说了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正如烟台女作家燕子(本名王彦平)在她三本书的开篇所分享的那两句诗:“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里找到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其古老的哲学依据,包括欧美自然主义文学在内,都是作家们在最美妙的体验与书写中透出的对宇宙万物思索、挚爱、关切、呵护的心灵之光,当然也包括深深的忧虑。从这个角度上讲,今天我们看到的“跟燕子姐姐读普里什文”系列,有其深阔的文化和阅读背景。作者以其身体力行,贴近和启发孩子们的审美心灵,实现了一次颇为完美的书写与呈现。
美国作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的《看不见的森林》一书,曾被定义为“一种介于科学和诗歌之间的新的自然文学流派”。其实,自然主义文学本身更接近诗歌,并非哈斯凯尔的写作所独有。当然,科学的专业与精准会提供更完善的知识链条和透析逻辑,然而,文学的诗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之所以燕子姐姐能给孩子们提供普里什文的独立解读样本,其主要因素就是,她透过《大自然的日历》和《林中水滴》,看到了普里什文所描绘的大自然的诗性内核。她本人正是一位大自然的热爱者、观察者、思考者、书写者,而且作为一名母亲和中学语文教师,她始终具备童心;尤其难得的是,她同时得到过大学生物学科的专业训练,从而能更精准地把握大自然物候与生态的变化规律,保证了笔下的四季与花草更加丰富、细腻、精确、微妙的呈现。
尽管普里什文的著作入选教育部推荐书目,部分章节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但我在燕子姐姐之前,并没有读到过中学语文教师对其如此专注的延伸解析、饱含个人体悟与情感的倾力写作。应该说,这既是一次有责任担当的写作,更是燕子姐姐的一次独立创作。
文学评论家张清华教授在读了这套书后,认为作者“倾心的注视与聆听,仿佛隐含着对这种诗意在当下生活情境中日渐消失的遗憾与挽留,因此不惜执着于逆向寻找与横向探求,以期在书中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再次发现美的所在与诗意的遗存。但这并不是对遥远的文本和大自然记忆的挽歌,而是一次敬重的回首、一次重新的播种,使它们在文字中再度发芽,葳蕤且丰茂,生成一片复活的绚烂。这是一次精神的成长。而对于正在成长的学子们,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读本。因为,大自然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滋养”。作家刘玉栋则写下这样的推介语:“大自然与心灵之间往往有着奇异的感应,而阅读与写作则是收纳、留驻和铭记这些感应的最好方式。作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将个人的深入阅读与思考,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付诸文字,不单有益于开拓语文教学的广阔视野,更能以其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并使其以生命的真切方式参与到保护大自然和自我心灵成长的过程中。”
从当下的阅读看,普里什文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燕子姐姐似乎很执着于捡拾那些容易被人遗落的珍珠,并擦拭掉它们沾染的泥土,让其重现熠熠光辉。她也许正如冰心所说的,是“天真队伍里的一个落伍者”,又是“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个小孩子”的自傲者。然而,正是这种“天真”与“自傲”,在长达两年的时光里,她执着地走进了普里什文的世界,走进了广袤蓊郁的俄罗斯森林与大地。她是普里什文的真正知音,像一个忠诚的伙伴一样时刻追随他的脚步,探寻大自然的辽阔与深邃,看取每一株树、每一棵草、每一只动物,寻求大自然与自己心灵的和谐对应。
最值得关注的是,她在与普里什文对话的同时,持续关照身边的风物、自然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属于自己的风景,以心灵的诗意呼应遥远的俄罗斯。也许,只有美丽的心灵,才会拥有如此持久的凝视,才会从一个“天真的孩子”的视角,用清澈、质朴、简洁的文字,描绘过去与现实、遥远与身边的“大自然之书”。这,才是“童心”所能抵达的境界与高度。
燕子姐姐的书告诉我们:万物在大地上成长,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婴孩,关爱大自然就是关爱我们的心灵与生命;只有关爱才能使我们真正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6月8日讯(记者卢虹)今天,市发改委下发通知,济南市决定6月10日零时起放开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各车用天...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