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边塞诗诵读比赛中表现积极。在济南市六里山小学的家委会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组织——研学旅行讨论组,在学校组织的两次“一带一路”研学旅行中,这些家长参与了路线选择、招标、评分等各项环节,让孩子们走出校门,收获知识。
在家委会的带动下,不仅学生能够掌握“一带一路”的知识,家长也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与孩子一同学习丝绸之路中的故事,真正做到了家校携手,让学生“行走”在一带一路课堂上。
本报记者李飞潘世金
实习生李莎莎
两次研学旅行
满意率百分之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济南市六里山小学,这句话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上。去年11月,学校六年级51名学生跨越900多公里来到西安古城,开启了他们的首次研学之旅。今年4月,学校又进行了五条线路并发的春季研学旅行。在两次的研学旅行中,家长的满意度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与家委会前期做的工作密不可分。
“前期开会讨论、线路的可行性、招标、后期的修改、与其他家长沟通等,都有我们参与的身影。”学校家委会成员李健是研学项目组的一员,他参与了此次春季研学的活动。李健告诉记者,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围绕“传承丝路精神,培养家国情怀”进行,家长来自各行各业,能够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有的家长从事电力行业,提出将西电东送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有的家长经常出差,就会走进教室,给学生讲解出行安全知识。”
在每一次的研学会议上,家委会成员都会提前查阅资料,针对学校的研学课程,精心准备了发言稿,有位家长甚至写了五页纸。“在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把会议内容带回各自班级中,让其他家长充分了解。”李健说。
家长走进校园
成“丝路文化”使者
除了让孩子走出校门,“行走”在丝绸之路上,家长们还走进校园,参与学校各项活动,让自己也成为“丝路文化”的传承者。学校家委会成员刘金枝在女儿刚入学时就进入了家委会,四年时间里,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她几乎都参与其中。在她看来,家委会是学校和家长中的“桥梁”,起到传递沟通的作用。“在我的带动下,不少家长从开始的观望到渐渐认可,甚至主动参与到家委会的活动中来。”
“在去年12月学校开展的丝路放歌——第一届边塞诗诵读比赛中,我参与学生的排练,帮忙想剧本,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刘金枝表示,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也是参与女儿成长的过程,在学校也看到她更多面的表现,与她的关系更加亲密。
家长段茜则为学生开设了“丝绸之路上的英雄人物”音频课程,每周二下午在学校广播站播放,并准备了小问题,请学生把答案放在箱子里,对答对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
“家委会最开始其实是从国外出现的,家长走进校园,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家委会的出现也代表着家校关系的转变,学生的成长不再仅依靠学校的单一力量,而是家校携手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校长刘琦说。
新闻推荐
本报济南6月2日讯(记者张泰来)站前街北邻火车站,道路两侧分布着济南市政务中心等众多单位,车流量一直很大,而且路口...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