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熊苗
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让人又爱又恼。爱的当然是它们带来的便利,恼的是无序停放等乱象。最近的印象大概就是今年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济南火车东站堆积如山的各色单车了。
如何用好这些单车,让人们多些爱少些恼,眼下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对此,济南给出了最新版本的答案——16日,济南交警发布试行意见,包括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文明骑行“十不准”,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有序停放和投放总量控制等(本报今日A03版有报道)。
试行意见里,有针对单车企业的,也有针对骑行市民的。这显然是以问题为导向,眼下共享单车的乱象是部分用户素质有待提升和企业平台管理不完善共同导致的结果。意见一出,网友评论里吐槽最多的,其实还是一些用户的素质。把不文明骑行行为明确纳入监管,并采用交警部门同单车企业信息共享、共同惩戒的方式,只要执行到位,相信会有力倒逼不文明行为的改善。
利用“电子围栏”促进有序停放和投放总量控制,无疑也是新规的一大亮点。一则,系统报警后的对违规停放的处理,更加明显地体现了政府管理与企业运营之间的合力;二则,以更新的技术来解决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这也体现了治理新生事物的一个思路。
利用每辆车蓝牙ID地址的唯一性,实现对整个城市投放总量的控制,则对单车治理更具有全局意义。目前,针对在济南运营的三家单车企业,各家投放数量都以自身外宣数据为准,因而并没有确切数量。而投放和运营总量又关系到单车的运行效率和治理效果,所以掌握这一数据有其必要性。从长远来看,“电子围栏”的落地运用必然会让三家企业更趋透明,后半场的竞争,还在于平台能不能给用户体验带来实实在在的提升。以透明促进有序,也是应有之义。
不过,根据记者的追踪落地,“电子围栏”由谁来建目前还没最终确定。这里面有技术兼容问题,或许还涉及商业问题,但由于“电子围栏”关系到整个意见的落地,所以加快协调和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纵观整个试行意见,多处可见相关部门和单车平台共同治理的合力。“电子围栏”这个公共产品在全市的建设普及,更离不开多方合力。
技术和制度层面的“进阶”,最终能否“治愈”共享单车乱象,除了平台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得看骑行者们的响应力度——从这个角度说,最好的“围栏”,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新闻推荐
用爱与责任筑起口腔健康屏障——济南市口腔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纪实
□本报记者杨晨通讯员尹静她们纯洁、善良,富有爱心;她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她们总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每一个脆弱的生命...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