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荒山上种出“金疙瘩”——“寨主”于禄海的21年拓荒传奇

来源:济南日报 2018-04-28 11:37   https://www.yybnet.net/

“六哥,你得给树苗留出个坑来,过会儿还得浇水啊。”

闻听这话,被称作“六哥”的人转过身来,用手中的铁锹在树苗旁边使劲刨了两下。刨出来的与其说是土,倒不如说是碎石子,连个成样的土坷垃都见不着。眼见小树苗不禁风要倒,说话那人赶紧用手扶住,紧接着又弯下腰,从坑里捡出两块拳头大的石头。

说话的人叫于禄海,今年61岁,是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石崮寨都市农业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公司所在的石崮沟村,是市中区最南端的5个村子之一。村子南边不远处,卧虎山水库大坝上的大字清晰可见;西边不远处,玉符河如一条玉带般向西北方向流淌而去。

逐水而居的村民们本不该为生计出路发愁,然而,三座荒山却把他们与市区的繁华和西营、柳埠的热闹隔离开来。长期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的小村落,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于禄海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改变,则源自他21年前来此拓荒种树的那一刻。直到现在,即便已经身家千万、富甲一方,他仍改变不了亲手栽种树苗的“习惯”。21年过去了,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一座森林公园,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曾经一无所有的石头山,“种”出了实实在在的“金疙瘩”。山不在高 有“人”则名

于禄海最喜欢待的地方,是一座位于东侧山坡上人工搭建的休闲凉亭——在那个连他自己也叫不上准确名字的山上。于禄海说,这是他自己设计的,灵感来自羌寨的吊脚楼,因为正对着一处名为月牙湾的人工池塘,所以取名弯月亭。工作累了的时候,他就来弯月亭里歇一会儿,从亭中向北望去,小寨山、大寨山的风景一览无余。也正是在这里,伴随着时光荏苒,两座荒山慢慢在于禄海的眼中,从灰色变成了绿色。

4月中旬的济南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小寨山上满眼苍翠,“石崮寨”三个大字,沿盘山栈道一字排开。山顶有处瞭望台,让人一下子就想起了绿林好汉啸聚的古山寨。与小寨山相邻的便是海拔更高的大寨山,这里虽无小寨山那般绿荫繁茂,却也到处松柏点点,特别是峭壁之上的山顶,一派葱葱茏茏的气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崮寨里当然没有神仙,按照于禄海的理解,仙字就是人加山,一座山只要有了人,那就是仙山,就有了生命;没有人,那就是荒山,是没有生气的山。

21年前的大寨山、小寨山,还有连于禄海也叫不上准确名字的那座山,都是些没有人的荒山。

三座荒山周边,分布着石崮沟村、瓦峪沟村等5个村子。一个村子几百户人家,都只守着几亩薄田,日子一直过得挺紧巴。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一直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地都快没人管了。直到1997年,他们听说有个人要来,而且是承包荒山。

村子里的人都是往外走,咋还有人愿往村里来?还是个城里人!当于禄海扛着锄头出现在村民面前时,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疑问。 “摘花”路上注定布满荆棘

1997年,40岁的于禄海还是槐荫区铁路大厂的一名企业工人。由于那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于禄海下岗了。迫于生计,他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恰在此时,国家号召城里人到农村承包“四荒”。于禄海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东拼西凑了20万元,舍下女儿,带着妻子和几个帮手来到石崮沟村,承包了30亩荒山,准备建一个养鹿场。

尽管有心理准备,可山上的一切还是让于禄海有点傻眼。光秃秃的石头山,连杂草也都难生长,更别说是树了。在建设养鹿场的那段日子里,他和妻子的脸很快晒成了像西北人那样的红色。天气转凉,风呼呼地刮过来,小风到了山上就变成了大风,他们的脸被划得生疼。正是这段艰苦的日子,让于禄海意识到,不改变荒山的旧貌,“拓荒”事业也就无从谈起。就这样,他从此与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禄海很快栽下了几百棵树苗。为了种树,他和妻子一个住在山上,一个住在山下,甚至到后来,他把打理养鹿场的活儿也全抛给妻子,自己专心种树。不过遗憾的是,于禄海的种树计划刚开始就遭受了严重打击。

“当时真是不懂,光想着栽些经济苗木,不光能绿化荒山,还能有经济收入。”于禄海说,没想到栽下去的杨树、柳树“水土不服”,荒山上根本养不活。

种树种不活,养鹿场的效益也迟迟不见起色,于禄海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眼见手里的钱越来越少,经营一时陷入困境。

“你这不成一个傻子了吗?”周围的人不解于禄海对种树的执著,纷纷劝他离开。

三年后,于禄海真的下山而去了。难道他真的就此放弃了吗?

有一种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于禄海心里盘算的,是“以商养农”的主意。从荒山上下来以后,于禄海摆过地摊,也卖过水果,搞过长途运输,干过酒水批发,几乎什么挣钱干什么。后来,他凭借对市场的敏感,创办了一家医药公司,代理药品销售、配送,很快做到了年收入上千万元的规模。

于禄海终于不用再为钱发愁了。可是令村里人没有想到的是,于禄海又把钱买成了树苗,回到了石崮沟村,继续到山上种树了。这一次,他种的品种更多了——松树、柏树、榆树、桃树、白皮松、五角枫等等。种着种着,钱又不凑手了,于禄海干脆把城里的房子卖了,直接搬到村里来住。这下村民们更看不懂了,他们不再说于禄海是“傻子”,而是直接称呼他“疯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于禄海种下的树一天天长大,慢慢地给荒山披上了绿装,昔日的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垦荒种树的事迹,开始为公众所知晓。到了2009年,在市中区政府的支持下,山东石崮寨都市农业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禄海迈出了拓荒事业的重要一步。

其实,于禄海刚开始种树那几年,正是南部山区旅游快速升温的年代,相邻不远的锦绣川、大小门牙的“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很多人劝于禄海,带着大伙搞个“农家乐”。“农家乐太简单了,要做就做个大的规划。”于禄海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入手,通过土地流转做大规模,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山寨文化于一体的森林公园。

以古山寨文化为切入点,于禄海显然下了一番功夫。原来,在拓荒植绿的过程中,山上先后发现了北宋时期的石器,还有南燕皇帝慕容德在此驻扎的遗迹。于禄海如获至宝,他趁势将这里打造成了“石崮寨”森林景区,修复了古驿道,复建了古驿站,还有古堡式寨门和城门楼。石崮寨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引得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于禄海也就此得了一个“寨主”的名号。

如今的森林景区内,不光有大寨、木屋,还有蔬菜种植体验园、小杂粮种植园、万只散养山鸡基地、鹿园等多种休闲观光项目。都市人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徜徉林海,还可以在农耕体验园里享受田园之乐。每到周末,这里能引来上千名游客。去年“十一”黄金周,园区新建的玻璃栈道对外开放,一下吸引来了近万名游客,原先建设的小型停车场远远不够用了。

村民打心眼儿里佩服

随着石崮寨森林景区越来越成熟,生态观光农业的事业越做越大,按理说,于禄海可以享享清福了。可在他看来,不见证这片荒山彻底变绿,那个心中深藏的梦想就没有实现。现在的他,每天与工作人员一起,漫山遍野地奔波,像看护自己孩子那样看管山上的每一棵树木。每到植树季节,他总会亲自上阵,亲手栽下一棵棵小苗;每当看到那些小树苗经历风霜,逐渐成长为碗口大小的粗壮树木,于禄海都会情不自禁地露出欣慰的笑容。

21年前的三座荒山,现在已经栽上了80多万株树木,既有雪松、侧柏等水保林,又有桃、杏、枣等经济树种,还有合欢、五角枫等观赏树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0%。

“你这个人啊,种树上瘾。”这是周围村民常常抛给于禄海的一句话。

一路走来,于禄海想感激的人有很多。他的妻子薛福云从一开始便默默支持他,从垒鹿圈到种松柏,甚至卖掉家里的房子补贴拓荒费用,薛福云都无条件支持,并手把手地帮着于禄海来干。用薛福云的话说,“他干的是正事儿”。

支持归支持,可说到女儿时,老俩口不约而同表达出愧疚之意。当年上山开荒时女儿才十几岁,没法照看就狠心放在了邻居那里。如今女儿也已成家立业,对于禄海的事业也是坚定支持,不时带着孩子来山上看父母,一家子过得和和美美。

在山上生活了20多年,于禄海早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村里人,而村民们对于禄海,也从刚开始的怀疑、观望,变成了打心眼儿里的佩服。周围村子里的很多人不再外出打工,而是跟着于禄海一起在家门口拓荒,时间短的已经干了四五年,最长的则从于禄海开始拓荒便始终相伴相随。

于禄海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着村子。山上能用周边村民干的活,他坚决不承包给外人,还优先安排村里的残疾人来这里就业。石崮沟村一位老支书不无感慨地说:“村里好几代人守着宝山、宝藏,只有于禄海把它发掘出来了,他永远是这里的‘荣誉村民\’。” (本报记者 张铮)

新闻推荐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三次会议殷鲁谦主持

本报4月27日讯(记者沙文婧通讯员杨源)今天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鲁谦主持会议。在通过本次会议议程后,会议听取了关于济南市2016年度...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荒山上种出“金疙瘩”——“寨主”于禄海的21年拓荒传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