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改后,泺口站货场的叉车数量增加。
十年前,济南铁路货物运输以“铁老大”名号威震业内,说一不二;五年前,货运改革势如破竹,他变身“店小二”,允许货主讨价还价,允许货主畅所欲言,货物滞留超时自罚收入……他的“自降身价”让更多货主选择铁路运输,更多智能化、机械化融入铁路货运,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增加了运输收入。近日,本报记者见证了五年改革带给济南铁路货运的“春天”。
“铁老大”事难办
王厚增,现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济南车务段泺口站货运部主任,他是站上的“老人”,亲历“铁老大”的“脸色”变迁史。
10年前,铁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费更优惠些,但很多货主选择后者。最大的原因就是“铁老大”脸难看,事难办。货主没有发言权,运费、装卸车及发货时间,全是铁路说了算,再加上货主的运输需求难以满足,公路运输成为首选。
王厚增说,他们行业地位高,但货运收入低,这是最大的苦恼。以济南车务段泺口站货场为例,他是济南市发送货物种类最多的货场。2013年以前,货主平均一天的运输车需求量为16辆左右,该站只能提供六七辆。每次他们将货主需求上报主管单位,便没了下文,等待中跑了客户。
货主对集装箱的日需求量为20组,该站只能提供两三组。很多集装箱发往外地站后,往往有去无回,大量库存积压外地。“外地站不愿将空箱运回,主要是不想承担额外的运费。当时没有政策制约,我们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最让货主难受的还有货物滞留站点的时间过长。对此,与泺口站合作八年的济南新骋华兴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新深有感触。2010年,他发往昆明的货物在泺口站货场装车后,滞留八天未发出,遭到委托客户投诉。“如果走公路运输,八天可以走一个来回。装卸货物时间也长,人手紧缺,全靠人力。我感觉当时的铁路部门工作散漫,有规定,但欠缺执行力和强制措施。货改后,铁路货运才真正改头换面!”五年变身“秩序场”
2013年6月15日,济南铁路货运改革大幕拉开。改革之初,从简化办理运输手续开始。改革前,货主亲自跑到货场营业部去办理繁琐的运输手续才能发货,改革后,货主通过电话、网络、享受上门服务等五种方式即可办理。从去年12月1日起,纸质运票被电子票据代替,货场工作人员在网上输入运输信息,直接发给目的地站点,彻底告别一张纸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到达的时代。除此,还增加了全程跟踪服务,货物发出后,货主在网络上输入车牌号,就能全程了解货物的运输、到达站点及时间等。
有了智能化,还增加了机械化。以济南车务段泺口站货场装车2400件面粉为例,货改前,6名装卸工靠人力搬运装车,耗时三个小时。货改后,用输送带装车,4个工人协作,一个半小时完成工作。该站搬运货物的叉车也由原先的两台增加至六台,60人的固定装卸队代替了以往的零散临时工,解决了“有活儿没人”的尴尬局面。
改革后,货主的需求量得到满足。运输车辆从之前的没有下文到随要随到,集装箱也不再积压外地,制定了“库存积压不能超过30天,违者按照积压箱子个数扣钱”的制度。同时,上级单位对及时运回集装箱的外地站以补贴,解决了他们的运费难题。现在,刘广新把货运业务都交给了铁路。在泺口站货场,他从之前的每月装20车,到现在每月装200车,月收入翻番。他最大的欣喜还是铁路收费的人性化管理,原先装不满车,都要按照车辆标重收费,现在按照零散批量收费,即按实际装载量来核算,省了不少钱。
“店小二”喜忧参半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济南车务段泺口站货运部副主任陈玉军表示,货改后,“铁老大”把货主当成“上帝”,真正做起“店小二”的工作。“门到门服务”、讨价还价、让货主发声就是三大体现。
以前,货主需要自己把货拉到货场,到达目的地后,收货人再去提货。现在,铁路部门会根据货主的意愿,上门拉货,到外地站点后,再送货至收货人手中。收费合理,省去货主及收货人的麻烦。
货改前,铁路运费一口价,货主没有议价的权利。现在,铁路核算出成本价后,货主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讨价还价,节省了不少成本。货主以前不敢发声,现在每年多次参加铁路的货运调研,道出心声,谈出举措,货改措施也在这些“心声”中不断更新改变。济南车务段泺口站货场做过统计,货改后,客户源逐年稳定,运输收入也逐年增加,去年完成运输收入一亿多元。五年货改,让铁路货运重拾“春天”。
喜与忧总相伴而生。济南车务段泺口站货场相关负责人道出苦衷,现在对货物滞留做出严格规定,在站停留不能超过48小时,超时将扣发工资,但个别货物有时停站超过72小时。“并非铁路工作人员不作为,而是用于拉运的火车头数量严重不足,需要等别的站点使用完以后再给我们,这就耽误了时间。上个月,全站总收入因此扣发了近3000元。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硬件设施应该跟上。”
对于铁路货运的薪资,一名铁路人发声,现在薪资与总任务量、考核等项目挂钩,但没有实行超额奖励,多干和少干都是一个薪资水平,这样还是没有“改彻底”,影响铁路货运人的积极性。“我们希望再迎来货改的第二个春天!”
(本报记者 匡名梅)
新闻推荐
全市9个督查组严查扬尘污染源发现多个拆迁工地仍是扬尘污染重灾区
本报4月12日讯(记者谷青)为应对突然造访的扬尘天气,济南市自今日起启动扬尘污染防治联合督查行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城乡建设委、市城管(执法)局、市环保局组成了9个督查组,分区域对全...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