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在监狱内接受劳动改造。济南监狱规范管理服刑人员。(崔健 摄)
这是晚饭后到熄灯前的短暂光阴。济南监狱的高墙内,劳动改造了一天的服刑人员迎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狱友”们在三三两两地看电视、打扑克,李哲(化名)安静地拿出了他自费订阅的《第一财经周刊》,像往常一样翻来覆去地读起来。
在李哲的心底,有一种“怕被时代抛弃”的恐慌。这种情绪像一只不断迫近的小兽,只有通过阅读跟“外面”构成连接时,才能稍稍缓解。
“秒变”与静止
34岁的李哲曾在某知名国企担任中层,因为信用卡诈骗犯罪获刑6年,如今,他的刑期已经过了近一半。在监区中,本科毕业的他算是“高学历”,对一些事情琢(得也更多些。
倒退回15年前,高学历服刑人员远远没有这么多。在今天的济南监狱,这样的大学生乃至留学生不算罕见。“我们更担忧未来,担心简历有污点、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担心与过去的生活落差巨大……”李哲说。
在李哲眼中,“外面”和“里面”是割裂的两个世界:“外面”在发生着“秒变”,他和“狱友”们则被冻结在静止时空。刚进“里面”的时候,有“狱友”好奇地问他:“智能手机怎么用?微信是什么?”几年后他才体会到当时“狱友”的心态——如今,他对电视、报刊中不断刷新的摩拜单车、共享经济等名词,影影绰绰没有个具体概念。
这不仅仅是李哲单独个体的感受。济南监狱现有服刑人员2700余人,其中35岁以下服刑人员数量超过1/3。每年,有四五百名服刑人员会走出监狱,回归社会。他们在高墙内改造自我的同时,也面临着“走出围墙”后的考量。近期,团市委与济南监狱联合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对回归社会的焦虑,在青年服刑人员中普遍存在。
坚定与迷茫
再过3个月,35岁的张玮(化名)就要走出这道围墙了。
19岁那年,张玮因与他人发生冲突,一念之差致人死亡,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事发后,我的心里只有后悔,后悔当初的行为,后悔给被害人亲属和自己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张玮说。这种坚定的改过心理促使张玮在狱中积极参加改造,争取到多次减刑。
16年的监狱改造是单一的,按时劳动、定点作息,家人对他的唯一要求是“好好改造”。然而即将重新踏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之际,张玮不得不考虑更多的东西。
在他脑海中,最先进的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2000,最流行的消遣是练歌房、迪厅,外面的世界显然已经非常陌生。“妹妹对我说现在社会上的人非常‘潮\’,我根本听不明白。”张玮尴尬地笑了。他和狱友谈得最多的是“出去怎么办”,他翻了很多书,不过大都是励志的“鸡汤文学”,他也有过很多创业设想,又被自己一一否决……
采访中,张玮重复最多的一个词是“不怕”,但直到采访结束,对于“出去干什么”这个问题,他始终没能给出具体的答案。“先了解社会吧。”张玮说自己有心理准备,“大概会有一两年不大适应。”收藏起来的自己
其实,走出围墙的人中,也有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的“前人”。高墙内至今流传着他们的“传说”——
一位创意公司经理,出狱后重操旧业,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如今已经身家7亿元;
有人利用在监狱学到的机加工技术,白手起家建起工厂,由小到大,成为当地知名人士;
……
监狱民警也会给服刑人员讲述这些故事。其实,民警更希望能将这些“前人”请回来,用他们的自身讲述鼓舞服刑人员。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功成名就的“前人”往往不愿回来。“他们想跟过去一刀两断,不愿让不光彩的过往为人所知。”民警说。
这种掩饰也代表了服刑人员对回归社会的一大担忧:人们的目光。他们担心过去的经历会对就业带来影响,更担心遭到异样的眼光。“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对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改造的同时,更重视‘心理改造\’。”济南监狱教育改造处处长王良涛说。
一张身份证都是问题
“对于服刑人员来说,出狱前一年往往是他们心理波动最大的时段。尤其是长期服刑的人员,此时他们开始担忧出去后是否会被排斥、会不会与社会脱节、能否找到工作等。”王良涛介绍,小到一张身份证、银行卡如何办理,大到如何了解就业政策、靠什么养活自己,对这些重返社会的人群来说,都是问题。
“整夜睡不着、甚至会有不敢走出去的念头。”一位受访服刑人员这样描述自己曾经极端焦虑的状态。如果没有有效疏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甚至会发酵,感染其他人。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主动将工作前移,在出狱前对服刑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法规政策讲解,对于特困服刑人员进行帮扶,让他们能尽快适应社会。”王良涛介绍,在济南监狱,服刑人员可以接受到焊工、电工和数控3类职业技能培训,监狱还会适时邀请企业走进高墙内“招聘”。
不过,现实操作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服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有针对性,他们提出的很多问题,比如提供就业指导、用工需求信息,监狱警察也是‘外行\’,难以解答。”王良涛也有点无奈。
面对记者,绝大部分受访服刑人员表达了出狱后自主创业的愿望,不过,他们对于创业贷款、工商税务等相关政策却知之甚少。“如果能在出狱前对我们有所培训,也好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前做准备。”这是李哲的期待。
王良涛说,他们也希望能够联合相关部门、社会各方力量,寻求更加专业的心理辅导、技能培训人员,提供更有效、更精准的帮扶。他表示,目前济南监狱与团市委正在积极协调,邀请社会志愿者和职能部门介入,更有效地帮助刑释人员走好与社会衔接的这一程,“这也是济南监狱落实治本安全观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本报记者 刘晓群 高明)
新闻推荐
“生态济南,绿满泉城”。以泉水著称的泉城济南,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在城市大步发展的进程中,带来了诸如雾霾、扬尘等困扰,而现如今,伴随着“绿色发展”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泉城又...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