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济南玉函山安息园,一位市民正在购买鲜花缅怀已逝亲人。鲜花一束寄哀思,文明祭扫已成清明祭扫的主流。记者于娜摄点击查看原图4月5日在济南玉函山安息园,人们纷纷选择以绿色祭奠缅怀逝者,往年烟雾缭绕的景象不再。记者潘炳摄
点击查看原图不少市民自觉参与鲜花换火纸活动
点击查看原图慎终追远
省城20余万人祭扫为三年来人数最多
绿色理念
鲜花祭奠网上追思“重在心意”成主流
归乡祭奠
城区高速双双遇堵俩小时没出济南城
梨花风起,点点哀思。伴随着纷纷扬扬的清明时节雨,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祭奠时节。5日清明节当天,省城济南迎来祭扫高峰,全市2个市属殡仪馆和各陵园共接待祭奠群众二十余万人,祭扫车辆一早就涌向墓园附近。记者在玉函山安息园等多个墓园看到,烧火纸的少了,越来越多人选择鲜花祭扫,此外,今年网上祭奠等新型祭奠方式也被市民所接受。文/图记者于娜
玉函山8万人次祭扫,早上6点半停车场就爆满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4月5日济南市各公墓和殡仪馆、陵园共接到祭扫群众200750人,车辆8150辆。祭扫人数为三年来最多。其中主要公墓和殡仪馆,如济南市殡仪馆骨灰寄存部接待群众600余家、4000余人次;玉函山安息园接待群众8万余人次;莲花山殡仪馆骨灰寄存部接待祭奠市民300余家、2000余人次;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祭扫人数3100人,家属3万人,发放黄丝带5600条。“为保障群众祭奠有序进行,我们采用沙漏式工作模式,增加祭奠服务岗位人员,全面保障祭奠服务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济南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明节前的几天迎来几次祭扫小高峰,主要集中在革命烈士陵园,以4月4日为例,不少家属早上一点多就前往骨灰堂。截至当天下午4点,清明广场接待祭扫团队近150个,祭扫人数达到了13000余人次,骨灰堂接待家属4000余人次,发放了近2000条黄丝带。“虽然有部分市民已经错峰祭扫,但进入假期,到殡仪馆和墓园祭扫的市民仍明显增多,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祭奠自己逝去亲人的正日子。”
在玉函山安息园,记者看到,公墓区设置了消防和急救车辆,园区还有共享单车公司运送摩拜单车供群众绿色出行。据了解,有不少人选择私家车出行。昨天早上6点半,玉函山安息园停车场就已爆满,周边道路也开始拥堵。到早上8点,周边道路达到流量高峰,馆内骨灰祭扫区,一个小时时间里已经有200多家进入祭奠,园区采取了取号、限流、单向流动的方式缓解祭奠压力。
祭奠形式多样化,鲜花、网络祭祀成主角
“只要自己的心意在,不管什么方式都是最好的悼念。”5日,市民李先生一家人带着鲜花和一些水果供品为亲人扫墓。他表示,过去烧纸钱、燃香烛的祭扫方式,与现在的“低碳、生态、环保”生活方式不符,应该摒弃。而记者环顾墓区发现,往年清明浓烟笼罩墓区的景象全然不在,入口烧纸区仅有零星市民前往,也没了过去排长队的场景。
在位于高处的墓区,市民王女士姐弟三人在给自己的父母祭扫。献花、祭酒之后,王女士拿出一台小收音机,一边播放戏曲一边蹲在墓碑前念叨。“母亲生前最爱听收音机,每年来看她就放一段给她听,顺便和老人谈谈心,感觉这样我们的心更近了。”王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现场看到,通往公墓的公路两侧,摆了不少售卖祭品的摊位。受市民祭奠方式改变影响,道路路边销售传统祭奠用品的摊位前非常冷清,但在销售小盆栽的摊位前有不少市民在打听价格购买。“今年纸质拉花卖得比烧纸好,元宝和冥币的销量不好,鲜花盆栽最好卖,去年我都卖了几百盆。”路边摊小贩告诉记者。“现在参加祭扫的市民带火纸的少了,即便带了,也在墓前摆放鲜花、水果等祭品后自觉到统一烧纸区焚烧;偶尔有在墓前点香的,也会等香燃尽后再离开,或者祭奠完将香主动熄灭。”玉函山安息园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仅拿鲜花祭祀的市民近4成,既拿鲜花又拿火纸的有8成以上,纸钱数量也越来越少。
此外,记者发现网络祭祀近年也已经悄然兴起。这种新的祭扫方式不仅绿色环保,更因为它的便捷、安全、永久性等优点,在最近几年逐渐被市民接受。据了解,济南市殡仪馆开通了网上祭奠专区,截至昨日浏览量18万余人次、留言489条。
新闻推荐
12岁少女怀孕孩子爸爸是“发小”性教育缺失等致低龄妈妈频现 有的甚至多次做过流产
近日,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以“孕妈扎堆炫耀,未婚生子成荣耀”为题,报道了现今低龄妈妈频现的现象。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性教育不到位、家庭因素等,低龄妈妈不断出现。有医院统计,18岁以下流产的...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