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4月2日讯 (记者曹茜)在济南开公司将越来越容易。4月2日,高新区举办“证照分离”改革正式运行暨培训会议,103项事项纳入改革试点。记者了解到,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试点工作也已经展开,济南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正式拉开大幕。
“证照分离”中的“证”指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照”指营业执照,“证照分离”改革就是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
据悉,此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许可类审批事项,目前已梳理出103项,制定出五种审批改革方式。其中5项完全取消,包括出版物出租经营备案、药品广告备案、医疗单位使用放射性药品许可证核发(仅限一、二类)、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认定(境外就业、留学除外)、车辆营运证核发(仅适用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车辆营运证),4项由审批改成备案,23项实行告知承诺制,38项将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还有33项仍然要强化市场准入监管。
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在济南市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济南市高新区“证照分离”协作共享平台,利用“双告知”构建部门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达到登记和监管的有效衔接、互通有无。“比如说,有市民想开办一家教育机构类的企业,在办理了营业执照之后,相关信息就通过这个平台直接推送给了教育部门,无论是后续办理相关许可还是事后监管,都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来达到监管的目的。”该负责人表示。
此前,在“先证后照”时代,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先照后证”改革之后,企业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如今的“证照分离”进一步简化了流程,一些审批事项被取消,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
按照省政府部署,济南高新区和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从今年4月开展“证照分离”工作,“证照分离”将于下半年在全市推广。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日讯(记者焦小超)又一家进口商品超市关门了!日前,位于泺源大街中银广场的洋超市UU洋行停止营业,仅存活了一年半。据了解,2016年10月,UU洋行才正式开业。按照其当时的规划,要在2018年底前...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