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绿色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已成为城市建设目标。在济南,遍布城区内外的124条河道,既扮靓了市容市貌,滋养了无数济南人,也承担着排水的重要职能。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济南市河道护坡普遍采用硬化手段,从而达到快排水的防汛目的,缺少了绿意和生态。为缓解城市内涝、恢复自然生态,海绵城市内河水系项目部对试点区域城区外河道实行生态护坡整治,为城市添绿、添生态。
家住济南市南部的市民郭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兴隆水库河道边上都是水泥坡,现在看着就像梯田一样,不少都是绿油油的,“下雨的时候,就能见到雨水在坡上往下渗”。海绵城市内河水系项目部一位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2015年开始推广实施的一种生态护坡新技术,可有效保护植被赖以生长的土壤及其水分。
据了解,该技术由北京市水科院研发,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小厂沟河道生态治理、朝阳区常营中心沟河道生态治理等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建设者将护坡改造成为特殊的“坡改平”结构,将坡面分解为若干个小平面,达到整个坡面土壤稳定。降雨时,坡面径流可顺坡逐级消能,不会对坡面产生冲淘,实现了清水下坡,保土、蓄水、净水效益显著。
“考虑到生态目的,我们主要采用六角形的空心砖进行护坡结构改造。每个砖内都有土壤,通过种植或自然恢复手段打造绿油油的岸坡,且生命力极强。”上述负责人介绍,有景观要求的护坡,可以种植金叶女贞、连翘、迎春等等。无景观要求的,野生植被也能在一两年内自然恢复。“今年3月份,我们在兴隆水库建设的生态护坡,到了8月份,就看到该处已长满了植被。”
护坡上有了土壤、植被,就有了雨水自然下渗的条件。汛期来到兴隆水库,你能看到雨水顺坡逐阶下渗,无法在空心砖里滞留、下渗的就流入河道内,减缓了其防汛压力。而护坡上的植被也让其有了自然净化、过滤的能力。如此一来,河道水质有了保障,也有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经过测算,生态护坡拦蓄降水能力增加200%以上。
目前,试点区域内已有兴隆水库、二环南路采用这一生态护坡新技术,区域外的还有北大沙河(万德)塘坝、杨家河、铁三沟(西客站)等,覆盖面积达3.31万平方米。记者了解到,海绵城市内河水系项目部还借鉴园林项目,建设钢筋结构的石笼护坡,在河道两岸布设植草沟、滞留塘,让越来越多的绿色“海绵”出现在城区内外,出现在百姓身边,实现水通、水畅、水活、水清。 (本报记者 鲁婧)
新闻推荐
本报1月21日讯(记者李冬阳通讯员杜黎)21日上午,天桥区药山街道黄岗社区经济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据了解,黄岗社区经过3个月的筹划和实施,率先在全市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济南市首家城市社区经济...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