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磊
去年10月24日这天,家住莱城区牛泉镇刘家庄村的毕研虎,天不亮就来到了自己的大棚里,将昨天晚上新采摘下来的草莓整齐地装在儿子毕景东的小货车上,这一整车的草莓今天一早将会被送往济南天桥区的一个大市场,最终端上济南市民的餐桌。“这个季节的草莓能卖个好价钱,这一整车300多斤,别看价格不低,到了济南还很抢手哩。”忙完装车,毕研虎又来到他今年新建的大棚里,忙着给草莓大棚掀开棚顶的保温层透透气。
58岁的毕研虎和老伴亓效红是牛泉镇刘家庄村的老住户,家里除了三亩多的草莓,还有3亩多的樱桃。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着,说起大棚种植心得,毕研虎打开了话匣子。“种植大棚,管理和技术十分重要,温度尤其是关键。我年轻的时候,就研究种植大棚,这一种就是近30年的时间,那个时候主要是以蔬菜为主,为了研究大棚种植,那个时候经常睡在大棚里。”毕研虎说。
不仅仅是在刘家庄村,就连周边的几个村不少村民也都知道毕研虎的技术水平高,虽然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种植大棚的培训,但是靠着近30年的琢磨和研究,毕研虎慢慢地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大棚种植办法,形成了“毕氏宝典”。
许多人在种植大棚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会到毕研虎这里来“取经”,时间长久了,他也就成了大伙眼中的“土专家”。
毕研虎有一个大伙口口相传的绝活,被号称是“行走的温度计”,不论是哪个大棚,只要他进去,不出一分钟,就能知道大棚的温度是多少,误差上下不会超过两度。
为了印证这一传说,在毕研虎的大棚里,一位市民拿着温度计问他大棚的温度。
“16度左右。”毕研虎稍作思考便回答道。
“真是神了,大棚里就这一个我自带的温度计,就显示的是16度。”现场许多人拍手称赞。
“这也是靠近30年的经验得来的。”毕研虎露出憨厚的笑容说道,“后来种植大棚我都不用温度计了,靠着经验和感觉,一般错不了。”
毕研虎告诉记者,同样是大棚,蔬菜和草莓从人工到收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样是3亩多地,蔬菜一年到头,也就能收获三万多元,还是毛利,草莓则是半年的时间,但是收益比蔬菜要高出许多。”毕研虎说。
靠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毕研虎从四年前开始种植草莓。2016年,毕景东将草莓带到了济南市场,因为口感香甜,很快便销售一空。“毕研虎的草莓供往省城了!”不仅村民议论这件事,在毕研虎看来也很兴奋,因为自己的草莓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从那以后,毕研虎定期为济南供货,除了济南,陆续在泰安等地也打开了市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我觉得俺整的这个草莓大棚还有樱桃树,和十九大的内容也贴近着呢。”
不一会儿毕研虎的电话响了,他一边听电话,一边咧着嘴笑。“儿子来电话了,今天这一车草莓不够,你看,济南又来订单了。”毕研虎挂了电话,又和老伴忙了起来。
新闻推荐
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肿瘤康复宣教中心是全省卫生保健事业和肿瘤康复事业的大型公益性机构,为帮助更多的肿瘤患友了解肿瘤,走向康复,宣教中心特在济南及周边地区启动“肿瘤科普及康复行动”,免费...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