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至,我都会产生出一股莫名的豪气。心跳并没有加快,倒是变得无比缓慢起来,但那心是坚忍的,仿佛刚刚挖出的战壕。
如果说冬天是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冬至这一天的伟大意义,毫无疑问,在于实现了战略转移,冬至标志着已经从战略防御阶段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尤其在北方,回首来路,是冬天,是已经度过的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日子;展望前方,还是冬天,是接下来将要度过的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日子。秋天离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了,想返回去已不可能;而春天离得几乎同样遥远,在一个大拐弯的另一边,春天将是一场浩大的反攻,而在迎来这场大反攻之前,必须苦苦支撑,必须受尽煎熬。
要熬,要咬紧牙关,要躲进防空洞,把自己裹进一只蚕茧,要安身立命。这时候,人忽然变得非常踏实,所有希望都变得渺茫,于是只好尘埃落定,生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决心,这决心引发了安定和淡然。好吧,这个比喻不太好听,那就换成一个诗意的说法,如果引用诗人里尔克的句子,第一句是:“其实毫无胜利可言,挺住便意味着一切。”第二句是:“我在这世上已经太孤单了,但孤单得还不够。”如果引用雪莱的句子,那就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其实,除了“冬”和“至”的表层含义,冬至的内在哲学意义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冬天的真正主题:忍耐。是的,冬至揭示了整个冬天的主题,就像一篇长文,并不是卒章显志,而是写到最中间位置的时候,在最冗长、最沉重的那个段落里,不由自主地彰显出了全文的主旨。忍耐(endure和endurance),是作家威廉·福克纳偏爱的词语,根据具体语境,也可以翻译成“艰辛地活着”,或者干脆用更口语化的汉语直接翻译成“苦熬”,福克纳所有小说的深层含义均在于此,小说里面的人物亦如此:“他们在艰辛地活着”“他们在忍耐”或“他们在苦熬”。面对苦难,面对时间和无限,对付的方式不应该是绝望和逃避,而应该是苦熬,苦熬就是直视这个困境并且从头到尾地穿越这个困境,经历它的全程,这是人类保卫内心免于外界暴力摧毁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人到达澄明境界的可能途径,由此才可通向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同样,布罗茨基引用弗罗斯特的诗句“最好的步出方式永远是穿过”以及哈代的诗句“目不转睛地直面糟糕”来表示面对苦闷时应有的态度,即沉湎于苦闷,彻底沉下去,沉到底,越早地沉到水底便能越快地浮到水面,他的这个意思其实也是忍耐或苦熬之意。
从一般观点来看,冬天在四季中算不上一个好季节,甚至还被看成一个坏季节,成为痛苦的指代。在物质贫乏并且取暖设施不完备的时代,冬季对所有生物都意味着凶险和考验,即使在物质充足同时取暖方式多样化的当下,老年人过冬也会战战兢兢。而冬至日,是整个冬天的中途岛,整个冬天的十字路口,是一年中阴气达到最高值的一天。任何事情到达巅峰之后,接下来只能是开始走向回落了,于是冬至日还是阴气开始微微下抑而阳气开始微微上扬的一天。
中国古人用一个竖起来的杆子来测定太阳的投影,这个杆子在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也就是太阳离得最远、阳光斜射得最厉害的那一天就是冬至日。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有鉴于自然界律动对人体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于是会让公职人员休假,即所谓冬至假,五天至七天不等。据说在民国时期,公共节假日尚未决定西化的时候,有那么一些年,冬至这一天还是要放假的,有鲁迅日记为证。绍兴那地方,很看重过冬至,据说旧时每到冬至,阿Q住过的土谷祠里,便有人去点蜡烛,小说《祝福》里也写过冬至那天祭祖,祥林嫂表现得如何卖力。这样一个假期,会让正在漫漫冬天里忍耐和苦熬的人们,得以在途中有个驿站来歇息和休整,攒一下心劲,来继续下面的忍耐和苦熬。
我们在这里姑且承认或者假定冬天是痛苦的,那么这痛苦的冬天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冬天,春之轻扬、夏之热烈、秋之斑斓,才得以沉淀和总结。冬天之“无”对应春季夏季秋季之“有”,冬天的绝对性和必然性对应春季夏季秋季的相对性和偶然性,冬天似乎为春夏秋三个季节背负起了十字架,经过陵墓和死寂,然后又复活,于是这一年才真正地具有了深度。如果春天是诗歌,夏天是小说,秋天是散文,那么冬天无疑就是哲学和宗教。因为有了冬天带来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磨难,这才使我们对外部世界变化更加敏感,意识得以产生,心智得以发展,灵性得以精致化,就像树木恰因气温、降水量、气压等条件骤变而出现了年轮一样,我们也会因这种磨难而生长出身心的年轮,最终促进了人的内在力量的觉醒。不是吗?当我们经历过漫漫冬天隧道而终于抵达那个有亮光的出口时,回顾来路,感觉自己经历的正是一条拯救之路,我们刚刚完成了一场自我灵魂的救赎。
这就是冬天这个万物衰败的季节原本令人消沉颓废最终却反而使人斗志昂扬的原因,激情正来自人类直面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勇气。这当然也可看成大自然对于我们人格进行塑造的重要例证之一。
由此看来,处于整个冬天之最重要环节的这个“冬至”,是一个多么励志的节气啊。冬至日,站在冬天这个大广场的最中央,我们实在应该静静地思考一下冬至这特殊的日子向我们揭示出来的有关冬天的主题思想。
不仅冬至日,而且在整个冬天,都当忍耐,坚固我们的心。春天会来,还需等上九九八十一天。
(本文作者为著名诗人、作家,现任教于济南大学文学院)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20日讯(记者由亚男)美容院打着免费旗号招揽顾客,顾客涂上面膜后被要求办卡,否则不给洗脸。近日,济南大学学生小毕在济微路丹丝玫尔美容院遭遇了这样的经历。12月17日下午,小毕和同学在逛街...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