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现场
12月19日上午,由检察机关提起的济南首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济南中院公开开庭审理。经过法定开庭程序后,山东蓝星清洗防腐有限公司当庭表示对于自己的污染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并向公众赔礼道歉,将在限定期限即一年内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如期限内不能完成修复则承担鉴定报告中所评定的98万元的生态环境损害费用。
7年直接排放废水490余吨
2015年初,历城区人民检察院派驻王舍人街道办事处检察室接群众反映:辖区山前、曹家馆两村地下水出现异味,疑似遭到严重污染。历城区检察院将此线索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交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民行处。
济南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小组迅速行动,市区两级检察院干警开展了对于污染情况的大量调查核实工作,多次奔赴污染厂区勘查现场,对厂区周边环境调查走访,搜集相关资料。经调查,蓝星公司于2006年7月在曹家馆村建设公司新址,2007年投入生产,主要经营项目系对石油炼化换热器等设备进行化学清洗和防腐,而在对设备进行酸洗和化学镍磷镀的过程中会产生含镍和含酸废水。含镍废水来源于化学镀工艺中产生的废槽液,含酸废水来源于金属表面处理除锈工艺中产生的废腐蚀液,两者均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
济南市检察院审查认为,2008年到2015年5月期间,蓝星公司通过市政管网和未经过防渗检测的废水池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含镍、含酸废水共计490余吨,厂区内部分土壤严重遭受污染,厂区地下水和周边土壤受到污染,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2016年4月1日,历城区法院依法判决蓝星公司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犯污染环境罪,判处蓝星公司罚金20万元,法定代表人姬某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侵害公共利益承担民事赔偿
根据环保法的有关规定,蓝星公司除了承担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外,由于侵害公共利益,也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环境污染损害的评估鉴定非常专业,证据的调取又涉及多个部门。办案小组先后到了环保、国土、发改委、工商、民政、地质和曹家馆村委会等多个部门单位沟通协作取得证据,与济南环境科学学会就污染情况多次座谈,获得环境污染专业理论支撑,为顺利起诉做了充足准备。
济南市检察院认真收集固定证据,对该案反复研究论证,认为蓝星公司对于违法排放工业废水的行为应当承担侵害环境的民事责任。由于本案经过诉前程序,没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社会组织提起诉讼,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遂上报省检察院。省检察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根据《山东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实施方案》指定聊城市人民检察院起诉。聊城市人民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人,指派检察员张明,授权委托济南市检察院检察员陈晨出庭参加庭审。这是济南市检察院办理的第一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被告蓝星公司现法定代表人在法庭上两次鞠躬致歉,并诚恳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尽快修复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请求法庭给予一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恢复原状,将承担赔偿责任,请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本报记者 刘晓群 通讯员 庞玥)
新闻推荐
看中谋发展 学中求提升 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赴固安等四地学习考察侧记
□特约记者陈文张伟为学习先进经验,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更好地推进园区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组织相关部门一行7人,于12日至15日赴济南高新区、固安工业园、黄岛中德生态产业园、...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