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环保部重污染天气区域联动应急机制要求,11月3日起包括济南在内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个城市陆续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并立即采取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停限产,国Ⅲ及以下的机动车限行,重点企业错峰运输,施工和交通扬尘管控等强制性应急减排措施。
不过,最终的“抗霾”结果让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橙色预警发布早期,只有河北个别城市出现了中度污染,11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直到11月7日上午,东北、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才出现较大范围的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从明天开始,重污染天气的影响范围将逐渐减弱。
以济南为例,11月3日至11月7日,济南的空气质量一直以良为主,AQI(空气质量指数)数值一般维持在60到80之间。11月7日虽在个别时段达到中度污染级别,但全天来看还是维持在轻度污染级别。
值得一提的是,7日上午济南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级别,而同一时期省内各地空气质量多为轻度污染,省外一些地市已达中度以上污染,并逐步向重度污染扩展。有网友对此评论说:“到处都是重污染天儿,就数济南的空气质量坚挺。”
为什么此次重污染天气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严重,各地空气质量普遍比预测的要好?多位环保专家对此作出了解读,均表示各地提前启动预警、落实应急减排举措得力,是重污染天气“爽约”的重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认为,这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污染过程,主要是在持续偏南风和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累积、传输和二次转化所致。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是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这次污染期间,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偏南风的风速较大,这些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好。如果没有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这些城市的PM2.5峰值浓度将会进一步升高,各地进入重污染的时间也会更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针对这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采取了区域应急联动,初步分析,预警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在20%左右,有效抑制了此次污染过程中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的快速上升。由于各地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严格落实减排措施,使得本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降低了很多,污染浓度峰值比预测要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本报记者 张铮)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7日讯(记者刘钦涛通讯员杨靓)为做好市政协第一期“商量”“创城无止境,泉城更美好”——“文明出行”专题的筹办工作,11月6日下午、7日上午,市政协副主席段青英带领部分委员专家调研济南市文...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