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郑砚龙和他的团队在琢(一套酒店刷脸“自助入住”系统。经历过3年前“能认出人脸就很高兴”的阶段后,现在他们的人脸识别技术误识别率低于十万分之一、识别速率每秒钟3次、一个摄像头可同时对16个人进行识别,但这些都不是他们最终追求的。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更多智能化的生活场景。“(比如)开门的钥匙不用带了,公交卡也不用带了,一张脸就足够实现。”
昨天:还顾不上效率和自然
人脸识别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90年代末国外开始推出人脸商用识别系统。而人脸识别最早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应该是10年前的人脸识别考勤机——汉王人脸通。“汉王科技2003年开始积极开展人脸识别算法的研究,在2008年成功开发出全球第一款嵌入式人脸识别机,正式拉开了国内人脸识别产业化的序幕。”山东酷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部工程技术总监郑砚龙说。
但当年的技术多少有些简陋。郑砚龙认为,这款汉王人脸通,2008年刚上市时价格要四五千元一台,“是一个小面板,把你的照片录进去,那时没有活体检测,用户要把脸趴在机器上,过一会儿才能把人识别出来。”
2011年,郑砚龙和他所在的团队也介入研究人脸识别算法。最初,他和同事研究人脸识别的算法、前端摄像头和服务器硬件,虽然能在网上找到一些源代码,但只能在小实验中应用,商业应用做不到,“不是一两个月就能研究出来的,得不断试错,下功夫投入人力物力,做软件的和做硬件的搭配起来。”
直到2014年,郑砚龙他们研发出来的人脸识别考勤机以“半帮忙”的方式被威海一个钓具厂试用,算是他的第一次商业摸索。那台考勤机卖价不菲,但比当年汉王的人脸通要高级,“虽然反应有点迟钝,但考勤时不需要员工把脸趴上去。只要能识别出来我们就很高兴,没有考虑效率或者体验自然之类的。”
在郑砚龙看来,人脸识别在2015年初有了重大突破,前端的硬件芯片得到升级,数字摄像头逐步取代模拟摄像头,算法也相对成熟。当时他们的产品已经可以对外销售了,而不只是给人试用。当时的人脸识别设备运用集中在了安防领域,郑砚龙和同事研发的一批产品被用在了别墅门禁上,“由于价格较高,除了省内的青岛、烟台,产品在江苏省和南京市的推广较多。”
今天:1秒钟可识别3次人脸
济南多家酒店开始推行“刷脸入住”,ATM机上可以使用刷脸系统办理业务……如今,人脸识别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今年4月,济南市政协会议报到中,也使用了郑砚龙团队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人要通过即可识别,该系统1秒可识别人像3次,人多的时候能批量识别。”政协委员的影像被抓取后,还会收到每天不同的日程安排短信。
郑砚龙反复提到,人脸识别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人脸识别是一个算法,运用机器语言做一个对比。先把人脸拍下来,用机器语言做一个标本;再用外部机器把同一张人脸拍下来,也翻译成标本,进行比对。”通常情况下,九成左右的识别率适用于安防领域,“大安防领域仅嫌疑人的照片底库就有300多万人,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被后台处理器在二三十秒钟内刷出多个长相相似的嫌疑人,民警再用肉眼识别。由于后台要从300多万人里面比对,80%或90%的相似度即可把高度疑似的人列出来。”郑砚龙说,而目前人脸识别在商用领域的准确率约在96%-97%之间。
现在除了追求精准度,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到人脸识别的效率。“把摄像头的算法前置,增加了捕捉人脸的模块。一个摄像头朝向人群,如果是200万的像素,对准人群录一天可能会存储数十G的内容,但现在改进后只抓取人脸,可能一天下来只有几十M数据,通过这种前端瘦身,再把处理器和摄像头尽可能近距离摆放,就能提高人脸识别的效率。”总体来说,前端识别到高清人像,后端快速处理,即可保证产品体验足够好。
现在,人脸识别基本可以克服光照、化妆和年龄增长等因素的制约。“逆光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人脸识别了。济南一个小区门禁上,我们以增加补光设备的方式解决了夜晚的识别。”郑砚龙说,表情和年龄增长属于机器智能学习的范畴,此前一名36岁的女性录入26岁时的身份证,也能成功识别,但10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人脸识别时,目前需每年录入新的照片,“儿童每年面部和头部的变化比较大。”假设某人在几年后胖了30斤,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也能认出来,毕竟关键数据还在。普通的化妆也能通过人脸识别,“但是变妆不行,比如粉底太厚,把颧骨完全遮住了就不行。”
明天:最终要结合应用场景
“人脸识别是一门技术,不要苛求它能100%把人认对,还是要看应用场景,要能够应用在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郑砚龙这一说法与知乎上关于人脸识别的一份回答不谋而合,“算法再好,也只是调味料,最终出路还是做到最终产品中,通过业务层叠加开发,解决真正问题的产品和方案。”
比如,研发出一款用在食堂的人脸识别设备,就餐人员无需使用IC卡,即可完成取餐和结算;再比如,未来住酒店时有自助入住机,即从网上预订酒店后,在设备上刷脸识别入住,离开时在机器上退房卡、取凭条,完全符合现有的相关规定。采访期间,记者在山东酷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见到了酒店自助入住机的模型设备。据了解,目前,青岛也有一家公司在做“基于人脸识别、身份识别技术的智能门锁,实现酒店无前台化的应用方案”。而今年3月,厦门已通过刷脸实现酒店入住自助办理。
在网上,经常有网友质疑人脸识别的安全性问题。但郑砚龙认为,人脸识别的安全性不应该钻牛角尖,而是也要与场景结合看待。“金融或网上业务的搬离,人脸识别应用时会加入其他的认证条件,以取款为例,人脸识别、取款密码和随机密码结合还有额度限制,安全性就很高了。”
今年以来,刷脸在济南地区已应用于火车站进站、驾考、办税、取款、考试入场和入住酒店等场景,但在郑砚龙看来,技术仍然没有紧密与日常生活结合,“现在可以认为是人脸识别的发力阶段,黄金时代的开启。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应用场景将更广泛,帮助我们快速进入智能化和智慧化生活。”
有时,郑砚龙他们会感到孤独,在济南同行朋友太少。此前记者梳理发现,搜索20家与“人脸识别”相关的济南企业,多数都不过是售卖汉王人脸通考勤机的。郑砚龙也意识到了济南人脸识别普及度不如北上广甚至成都杭州等城市发达的原因,“成本没有降下来,人力和研发成本都比较高。” (记者杜林)
11月5日,市民在农业银行泺源支行的ATM机上使用刷脸系统办理业务。
记者郭尧 摄
在移动互联网横行的当下,拿出手机“扫一扫”,能轻松买各种东西,根本不用带钱包;但你想过,自己的脸会是张支付通行证吗?这不是天方夜谭,人脸识别的“终极场景”——人脸支付的确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目前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变成现实的路还需要走一段时间。”正在研究人脸支付的山东盈谷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蒋从辉坦言。虽然仍有难题待攻克,但这并不妨碍人脸支付已然站到了“风口”前——各路资本已纷纷投入研发,据称人脸支付蕴藏的市场商机至少千亿级。
“刷脸”新风向:时髦的银行和不甘落后的无人超市
在职场混迹多年的胡刚,见惯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企业为了考核员工按时上下班,上了刷脸考勤机;一些高档小区为了彰显安全,管理严格,上了刷脸才能进入的设备……但在银行刷脸存钱、取钱,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前一段时间,一向低调的农业银行在济南时髦起来,上了这样的ATM机,他就迫不及待想去尝试一下。
程序并不复杂,将自己的脸与银行卡关联起来,在改造后的ATM机上就可以刷脸取钱、存钱了,不用再插入银行卡。“这意味着,今后即使你忘带银行卡,也可以取钱。”农行相关负责人说,人脸是唯一的,银行卡也是唯一的,两者结合起来,也具有唯一性,脸就是一张银行卡。
据透露,目前农行仅在济南的一些旗舰网点设置了这样的ATM机,年内将会全市推广,改造符合条件的ATM机300台左右。“看似不起眼的变动,却是金融领域支付方式的一次大变革。”蒋从辉说,过去企业刷脸考勤、小区刷脸门禁,只是在一个很小的闭合环境里,难度很低。
举例来讲,一个企业的人员数量是有限的,只要后台有这些人的照片数据,刷脸只是核对过程,并不难,即使偶尔出错,大不了多进一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金融系统就不一样了,首先,它的客户群很大,需要一一积累后台照片数据;其次,由于涉及钱的支付,对出错容忍度极低,一旦出错,就是大问题。
据透露,作为济南首家无人超市的技术提供方,盈谷公司最近在研发刷脸门禁,以后人们不用掏手机,刷脸就可以开门进入。“可能很多人认为很简单,实则不然。”蒋从辉说,普通门禁是在闭合状态下运行的,客流量有限;而无人超市在开放状态下运行,理论上来讲,客户群无穷大,对后台数据也是个考验。
大佬新嗅觉:支付新蓝海,互联网巨头早已抢滩
下一步,盈谷公司也要研究人脸支付,在蒋从辉开来,这才是人脸识别真正有利可图的领域(过去人脸识别多用于刷脸考勤、门禁,本身并不创造直接价值)。济南公司看到了新蓝海,各路资本大佬们当然也看到了,纷纷试水,抢滩登陆,京东便是其中之一。
10月中旬,京东在其北京总部大楼里推出了试验版无人便利店,记者前去探访,门口放了一个平板电脑,人们刷脸之后,通过手机协同操作,将脸的照片与银行卡绑定,之后就可以刷脸进门了。进去之后,货架上会有很多摄像头,消费者每拿一件商品,它都会自动将商品价格算到人脸绑定的银行账号上。等消费者选购结束,拿着商品到出口处的一个平板电脑上刷脸,系统会自动结算支付,支付结束后,门再开启离开。
另一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早在2015年,马云就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演示了“刷脸支付”,引爆社交网络;今年10月份,它联合肯德基,在其深圳门店推出了人脸支付。
百度则是国内最早布局人脸支付的互联网公司,2014年4月,百度钱包正式发布的同时,“刷脸付”功能上线;今年5月,它又把这一功能投入到了线下,并以百度大厦和科技园的食堂为起点,逐步推行。苏宁也已经于今年在其无人店里,试点刷脸支付。
除了互联网巨头,传统银行也早在布局尝试人脸支付,比如去年底,招商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推出了大额转账通过“刷脸”确认身份的功能,浦发银行手机银行也推出了“刷脸技术”。
难以回避的“斑点”:支付安全仍需辅助手段
“尽管人脸支付很便利,大佬们都在抢滩登陆,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目前这项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完善。”蒋从辉说,这一点从很多实用场景中就可窥一斑,大佬们为了保证安全,人们在刷脸支付的同时,还需要很多辅助手段。
记者注意到,济南农行推出的刷脸存取款的ATM机,刷脸通过之后仍然需要输入支付密码才能顺利取款;而理论上来讲,人脸是唯一的,如果人脸识别能百分百完全确认是本人操作,是无需密码的。与此同时,农行要求刷脸取款时,每天累计最高限额不超过3000元,这本身也能说明运行初期,它有对取款数额过大带来风险的担忧。
再来看京东无人便利店所采用的刷脸开门系统,按照现在的红外双目摄像头活体检测技术,本完全可以抵御照片、换脸视频、翻拍、面具等攻击,但实际操作中,刷脸通过后还是得人工点击确认才能开门,出门也是如此。
“技术不是万能的,仍有很多‘不能\’,‘不能\’是技术的边界,也是探索的方向。”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线下场景中,与手机上使用有很大不同,真实的应用场景复杂多变,如人脸识别,会受到光线、用户面对固定摄像头角度和姿势等外部因素影响,这都可能加大生物识别难度。诱人“大蛋糕”:革命性支付方式,至少千亿级市场
人脸支付相对普通人脸识别而言,安全性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为什么大佬们还是趋之若鹜?“利益,还是因为利益。”蒋从辉说,人类交易支付有过多次革命,每次都产生了巨大市场价值,起初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了金属货币、纸币、银行卡、手机支付,让交易越来越方便;如今出现人脸支付,甚至连手机、银行卡都不用带了,更将会引发支付方式巨大革命。
这一点从行业数据中可窥一斑。过去人脸识别多用于考勤、门禁等领域,市场空间有限,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1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51亿元左右;到2020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将达到300亿元以上;而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金融行业应用,比如开户、支付、取款、借贷等各个领域,人脸识别支付的市场前景更被业界预估为至少千亿级市场。
也正因为此,2013年,芬兰一家企业推出全球首个刷脸支付系统后,我国企业纷纷入场布局。不过,由于支付行为与用户资金安全直接相关,从而对支付环境安全性、识别技术准确率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目前多数大佬们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落地商用,还有待市场检验。
运营方谨慎归谨慎,消费者却对刷脸支付充满了期待。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我国刷脸支付用户中,75%认为刷脸支付简洁方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脸识别技术成熟完善,大众的认可度也将提高。
不过,也有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的研究专家表达了担忧:生物识别技术信息,尤其是人脸,具有唯一和不可再生性,如果储存了大量生物识别信息的数据库被攻击,则会给进行身份识别的用户带来身份信息泄露的风险,泄露后,用户更换信息成本和难度较大。毕竟,人脸只有一张。(首席记者刘彪)
新闻推荐
近期,槐荫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全区《1—9月份12345消费投诉数据分析》,对受理的各类消费投诉进行了分析、归类、总结。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寻找消费投诉的热点、重点以及新发点,并据此及时调整...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