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名片
方君,共青团历城区委副书记,2016年初派驻南部山区柳埠街道于科村任第一书记。
于科村位于南部山区柳埠街道最南端,由于地处深山、位置偏远、资源匮乏,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发现,于科村变了样——60盏太阳能路灯,让黑夜里的小山村充满脉脉温情;文化广场七件套全新体育器材,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茶叶大棚、养猪场等村集体产业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近两年来,我们村子发生了过去几十年才赶得上的变化,这真得感谢第一书记方君。”村民们如是说。
去年年初,方君被选派到于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临行前,他暗下决心要努力担当起“治贫专家”的重任。然而到了于科村,方君才发现这个“治贫专家”不好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经过思考,方君抓住村党支部建设这个核心,规范班子运行,激发党员活力,强化制度落实,增强脱贫能力。经过与村党支部反复商议,最终确定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
协同制定个总体思路
“在脱贫工作中,村支部书记将是我这个第一书记的重要搭档,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必须我俩达成高度一致才能推行。所以我到村后,第一时间找到村支部书记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走街串巷,入户查看,深入了解村里的整体状况和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方君介绍,经过反复研究和外出学习,最终制定了“村集体脱贫是关键,贫困户脱贫是重点”的总体思路,同时确定了“以集体脱贫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具体工作方法。这得到于科村党支部书记高度认同。思路有了,下一步的工作也就有了方向感和着力点。
提高村两委项基本能力
方君介绍,这两种能力一是提高扶贫项目的专业技术能力,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入村以来,方君开展的第一个扶贫项目就是茶园种植。对于北方山村来说,种茶还是件新鲜事。可方君经过专家论证,不仅建起了茶园,也让南方茶树在济南扎了根。“首先让村‘两委\’的成员对茶叶的生长、生产、加工和销售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认识,让他们成为茶园种植加工技术上的行家里手,才能在全村普及开来,而有了专业的技术支撑,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成功。”方君说。目前村里已建起茶树大棚50亩,首批试验茶已长到一尺多高,经过炒制口感极佳,预计会有丰厚的市场回报。
组织开好个党员会议
党员怎么干,群众都在看。如何发挥每一名党员的作用,是每个扶贫项目全面推开的关键一环。方君认为,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作为党员,更要发挥榜样先锋作用,因此一定要开好全体党员会。村常驻党员是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因此开好村内常驻党员会,他觉得也特别重要。因为自己在团区委工作,方君自然对村里的年轻人格外关注,村里38名党员中有近10名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他们虽然大多不住在村里,但是对村内工作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不但非常支持村‘两委\’工作,而且对有关政策理解接受特别快,这让方君喜出望外。从此,组织召开年轻党员会成为方君的工作常态之一。
引导村民处理好种关系
贫困村脱贫涉及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方君认为这就需要第一书记引导大家学会处理各方利益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村集体脱贫和贫困户脱贫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今年,在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贫困户全面脱贫的基础上,方君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村容村貌提升和村庄软实力建设上。他说,全村经济收入固然重要,但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要帮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最终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本报记者 沙文婧)
新闻推荐
老人家属为姜博(左)送去锦旗。本报10月12日讯(记者李娜)一位晨练的六旬老人突然晕倒栽进花丛,正在附近加水点给洒水车加水的洒水车司机看到后,急忙跑上前扶起老人倚靠在自己身上,跪地守护半...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