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80后”马氏后人历时8个月主持重修族谱马家大院往事

来源:济南时报 2017-10-06 14:01   https://www.yybnet.net/

马氏族谱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钱欢青摄□本报记者 钱欢青

给报社打来电话之后数个小时,马林接着打了第二个电话,“因为我上班很忙,如果记者打我电话无人接听,还请务必多打几个”。

马林热切地想让记者报道一下马家大院的往事,让马家祖先的荣光为更多的人所知。从去年11月开始到今年7月,这个“80”后马氏后人,用8个多月的时间,主持完成了马氏族谱的重修工作,这是马家自明初从河北枣强迁至济南以来的第四次修谱。

院落虽已破败,但格局还在;后人虽四散忙碌,但寻根之心益盛。一个纯朴的寻根意念寻到了一个家族的百年往事,而一个个家族故事汇流起来,便是历史。

百年老院,今昔有别

马林所说的马家大院,在算盘村。算盘是个自然村,隶属西营镇的一个行政村——藕池。这里群山环抱、沟壑纵横,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这里还盛产苹果、核桃、板栗、花椒等干鲜果品,生长着何首乌、赤灵芝、柴胡等上百种中草药。

算盘村三面环山,东为高尖山,西为西岭,北为北岭,村子则“落座”在这张由山围成的“太师椅”中,而马家大院坐北朝南,正在北岭脚下。奇特的是,马家大院背靠大山,东、西、南三面却都环河。山水流淌而成的沟渠,正好将马家大院环绕了起来。昔日,隔河以南有竹园,大院以西是花园,风光无限,确实一时无两。

马家大院分东西两院,每个院子又都有南北两进。大院大门颇有气势,概因大门位于门前青石板铺就的斜坡顶端,斜坡两边是可以供人坐着休息的长条石,左侧至今还保留着一块拴马石。过门石也是大青石板,两边是门枕石,大门屋面则用青色小瓦铺就。

89岁的马氏后人马延恒记得,原本大门前有两棵桐萝树,红花和白花缠绕一起,“花穗足有半米”,美不胜收,两棵大树须三个成人才能抱过来。可惜,树在“文革”时被“杀”了。

昔日,进大门就是一面雕刻着鲜花的影壁墙,可惜在前几年被拆掉。整个马家大院的东西两个院子,都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两院各有前后两个门,两进两出。东院的南屋在当时是罕见的楼房,从南面广场看是两层,从院里看是一层。下面一层是地屋,二层和东、西、北屋一样都住人。北屋后面有一过道,过道以北是牛羊圈。顺着过道向东走,出了后门就是一条小河,跨过桥后向南十几米是鸽子楼,旁边有一个石(,鸽子楼已不见踪影,石(至今保存尚好。

西院南屋的结构和作用与东院南屋相同,为上下两层,西院院子中间有一排房子,叫腰屋,腰屋将西院一分为二。

1950年土改,整个马家大院都被分,其时住在大院里的主人马广仁等人被迫搬回老家韩仓。后经住户改建,马家大院如今保存完好的,只有大门前的青石板斜坡、大门、西院之北进院落和东院之南屋。可惜西院之北进院落因年久失修,早已荒草没膝,唯东院之南屋,经2016年修缮,焕然一新。

保护鲍叔牙墓,鲜为人知

重修族谱,对马林而言事出偶然。马林家在韩仓,去年到算盘马家大院祖上老宅,与族人交谈后得知,1963年修的老族谱至今保存完好。马林于是复印了一份带回家,一番仔细品读,马林感慨万千,“族谱记载了一个家族世系繁衍生息的脉络和重要事迹,让后人了解家族历史,意义深远。马氏家族历代书香,名门望族,虽经沧桑,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身为马氏家族一员,当有继承先祖遗志之责,以不负我马氏历代祖先之愿望。”

根据族谱记载,马氏于明初自河北枣强迁到济南,最先落脚在历城区韩仓,此为马氏一世祖马汝孝,到七世祖马自义,于清朝乾隆中期,挑一担挑子自老家韩仓来到算盘村定居。凭借聪颖的智慧,勤劳的付出,善良的秉性,马自义赢得了乡邻的认可和尊重,站稳了脚跟,然后开始建设马家大院。马自义生于雍正三年,卒于嘉庆七年,终年77岁。据家族中年长者讲述,马自义长子马其兴接管山庄后,继续修建山庄,使山庄初具规模。马其兴儿子马峰成人后,继承祖辈遗愿,努力经营,使山庄发展更加迅速,并成为商人进山买木炭、购置山货的落脚点和交易中心。

马家大院的鼎盛出现在马峰儿子一代。马峰有三子,长子成周(原名承周,字景镐,1825一1887)孝悌忠厚、相貌堂堂、言语恭谨、体恤下人,治理山庄有方。次子相周,三子隆周,均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共同协助兄长经营山庄,使山庄生意兴隆,马氏家族也就成了方圆几十里内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

有关马成周的故事,因李振唐所撰《马成周墓志铭》而多有流传。马成周母亲生了他之后就去世了,父亲续弦后又生二子,便是相周、隆周。虽是后妈,但成周“事母至孝,母亦爱先生逾二子”。母常谓成周曰:“汝善经营山庄,以为吾家典业之基,家中事我当自任之,汝勿忧也”。马成周不仅擅长经营,还意志坚定,墓志铭载,有一天他匆匆跑来说:“天灾流行,人莫能御,昨山中大雨雹,电光之下,见山石卫激,为群羊不奔,势不可遏,至水落石出,十余岁所筑田,荡然一空”。话虽然说得颇伤心,“而先生经营山庄之志,始终不衰”。成周“相貌倜傥,言语慨爽。凡稼穑之艰难,子弟之如何教诲,总以孝悌忠厚,善继善述为要旨。为人勤俭恭谨,乐排难解纷,凡韩仓、算盘两处之桀骜不驯者,见先生无不肃然起敬。待佃户不恶而严,为之计口授粮,完婚医病,烦以生活者,并算。”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马成周还对保护济南著名的鲍山和鲍叔牙墓,做出了不可(灭的贡献。

据李振唐撰《鲍山禁止开采碑记》载:“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似矛戟,山中那得叔牙城。此曾子固登华不注望鲍山诗也。山在王舍人庄之东韩仓之西,山之东北麓有土魏然,方约半亩许,曰鲍公墓,俗名鲍山坟。墓之西南即所谓‘云中一点青\’也。怀古之士,于览其上,每忆鲍叔知人之明,徘徊不忍去。吾想自有天地以来即有此山,不知历几千万年,始因鲍叔而得名,地灵所以藉人杰也。自鲍叔至今又经数千年,终不至损坏者,则人杰愈以著地灵矣。后世人心不古,曾子固所谓‘人心似矛戟\’者世多有之,名贤遗址几共视为利场。以故曩时,韩仓马君成周请示立碑,封禁数十年无敢开采者。”

如今鲍山林木繁茂,鲍叔牙墓亦列文物单位,但若无当年马成周先生请立禁采碑之功,“今人几无可观瞻圣贤遗迹矣”。“赶大夫”与战地医院

马林是马氏15世,他的曾祖父马广仁,是12世,马广仁乃是马成周之孙。民国时期,马广仁和马隆周长子马春霦侄叔二人分别住于山庄东、西两院,共同打理山庄事务。

马广仁(字恕之,1901—1976年)行中医50年,其医德、医术得到了百姓的称赞。马伟勋记得爷爷马广仁的一些事:“奶奶38岁没了,爷爷的母亲也在同一年没了,爷爷就励志发奋,走上学医行医之路。爷爷那时候有个外号,叫‘赶大夫\’,那时候很多大夫都要病人家属去请,但爷爷一听说哪里有病人就会主动赶过去,所以别人都叫他‘赶大夫\’。爷爷擅长治疗妇科病、癫痫,并擅用针灸,方圆几十公里都很有名。他开的方子,字写得都很大,附近药房一看到方子,就知道是我爷爷开的。1950年土改马家大院被分,爷爷回到韩仓,最后是在董家公社韩仓诊所退休的。”

抗日战争时期(1942—1945年),八路军在马家大院建立革命根据地,设修械所、小医院、纺织厂、肥皂厂、粮库等。曾有八路军伤员在马家大院养伤,鬼子扫荡时,伤员就从西院的后门撤退,躲进北面的大山,掩护了许多八路军战士。解放战争时期,马家大院成了莱芜战役的指挥所,也是济南解放战争的后勤部,东院南屋成了战地医院。因此早在1982年,马家大院就被定为“历城区重点革命遗址保护单位”。

其实不仅马林,马氏后人对先祖的荣光都充满自豪。那天我骑摩托车进村,竟然有十位马氏后人等着接受采访。这十位马氏后人从十二世到十六世,跨了整整五世。他们告诉我,借着重修家谱的东风,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筹备,由马林发起的马氏(韩仓系)家族联络委员会也将于国庆节后正式成立。

新闻推荐

快速路忙串联飞驰模式不远了周内玉函路隧道双洞能全通 月内二环西高架牵手二环南 年内市区高架路年底成闭环

工作人员在玉函路隧道右洞作最后施工记者郭尧摄顺河高架南延一期南接英雄山立交北至七里山路与二期隧道相接(英雄山立交至玉函小区南路段双向6车道)(玉函小区南路至七里山路段双向4车道...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80后”马氏后人历时8个月主持重修族谱马家大院往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