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扁舟藕花里 吴泽浩画展”座谈会辑录时间:2017年9月17日16:00 地点:银座画廊

来源:济南时报 2017-09-22 14:43   https://www.yybnet.net/

吴泽浩元张养浩诗登汇波楼吴泽浩一派文脉历下流吴泽浩赵孟頫趵突泉诗吴泽浩蒲松龄珍珠泉诗吴泽浩李清照如梦令吴泽浩曹植东阿王参展嘉宾合影 吴泽浩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现场

编者按

“扁舟藕花里——吴泽浩画展”9月17日在银座画廊(玉函路鲁商广场B座117)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吴泽浩先生近期佳作50余件,展览将持续到26日。吴泽浩先生以济南文脉的传承为创作主线,从曹植、杜甫、李清照、辛弃疾、元好问、赵孟頫到蒲松龄、刘鹗,从四门塔、灵岩寺、趵突泉到大明湖与千佛山,从“杜甫饮宴历下亭”到“黑妞白妞唱大鼓”……这些作品深刻阐述了一位在济南工作生活50年的老艺术家对泉城的深情,同时也进一步梳理了济南文化传承的脉络,展现了当代艺术家的职责与担当。“藕花里漫谈”于开幕式后举行,吴泽浩先生与诗人、学者、媒体记者、书画爱好者及各界朋友品茗谈艺,一起梳理了济南文脉的传承。

孙夕朝(策展人、银座美术馆展览部主任):今天的座谈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主题,第一,紧扣这次展览的主题,结合济南一千年来的诗书画文章、文化名人来梳理济南文脉。第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人对当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像吴老他们这代人在济南工作了半个世纪,兢兢业业,风风雨雨50年,对济南文化艺术的建设,做出不可(灭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今天在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第三,希望每一个人谈一谈对济南细微的感受和认识。

葛玉莹(泰山出版社总编辑):我熟悉吴老师,他曾画过济南历史人物和济南风土人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吴老师又梳理济南千年的文化沉淀,从文化、历史人物这个角度,创作出一批作品。我觉得吴先生的这个系列作品基本上就是一个脉络,一个线索。济南从古至今,保留下的文章和重要诗句太多,不光是生长在济南的文人,也有不少是客居济南的文人。今天吴老师通过画作来进行文化的梳理,很精致地描绘历史,尤其是济南的历史和济南的文化史,我看了以后更敬重他,通过几幅画,我就能想到他绘画时的心情。很精彩,转了三遍,都是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这个展览,会随着济南的泉水,很优雅地流下去。

逄金一(济南日报文体中心副主任、山东散文学会副会长、济南市作协副主席):首先祝贺吴老画展的成功开幕。每次看吴老师画展都有新的感受,吴老“扁舟藕花里”这个展览是以书画形式抒写济南文化史和诗词史、名士史,这个系列的创作,对济南的文化、诗词,甚至是名士史进行了全面、细腻、生动、个性化的演绎。以一人之力,以书画形式写济南文化史、诗词史、名士史,在我记忆中这个好像是首次。之前我见的都是一个团队来运作,现在吴老自己一人就是一个团队。特别是个性化的演绎,让我难忘,每幅作品打上了吴老的风格印记,别人模仿不了,也偷不去。而且风格化的演绎加重了展览的学术分量和地位。

第二点,通过看这个展览,我发现了吴老的深情和柔情。吴老画作豪放与婉约并存,粤风同鲁韵共重。从我个人感觉,我对这次展览中着色多的那部分特别有感觉。有些画用色柔,下笔绵,色调静,颜色浓,风格暖,让人像是回到了记忆当中的江南,回到了童年,可以说把济南山水最柔软的一部分勾画了出来,提炼成今天的精品画作。从而也可以说这是一批有温度、有高度的作品。

第三点,我发现吴老的书法功底也非常了得,从我个人角度看,我觉得吴老书法的风格苍劲老辣,潇洒自如,又自成一体。同吴老的画作一样,书法也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得心应手的工具,在表现力、在情绪,传情达意,有时更洒脱有力。

总而言之,这次画作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吴老,一个不断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思考中前行的吴老。所以我祝愿吴老宝刀不老,大作频出,再创佳绩。

吴泽浩:刚才你讲到好像在回忆儿时那种暖暖的感觉,这也是我的心态心情,比较准确。

徐国卫(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馆长、中文图书网创始人):我跟吴老师交往快30年了,这30年中有很多的感受,30年来,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去学习,吴老师虽然是画家,也当过很长时间的济南文艺战线的领导,不光自己画画好,还要把社会正能量带好,所以他能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我觉得不是出乎意料,这是一种正常的展示。再一个,给我最大的感受,从生理来讲,年龄渐增,但是吴老师的艺术创作有点返老还童,他每年都要有一次两次的展览,各种各样的展览层出不穷。像吴老师这样的画家在我们山东还有几位,一般随着年龄增加,应该慢慢的沉寂下来,但吴老师不是这种。说大了他就是给社会奉献,说得再大就是给人类留下美好的美术。就像画展开幕式上吴老师说的“谢谢自己”一样,这些东西要留给后人。从我个人感受,这是他跟别的老艺术家不一样的地方,这也是现在社会最应该引起关注、值得去称赞的地方,证明他的思想不老,他的艺术创作不老。

王良(济南市美协副秘书长):很荣幸代表济南市美协参加这个画展,吴主席一直是市里的领导,又是美协的领头羊,在济南美协创办到现在50年,最好的基础就是吴主席时打下的。中国的历史有两条线,其中一条是文化这条线,画家怎么传承这条线,吴老给我们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回答。

吴主席当年带领市美协的画家,到济钢、汽总等很多大型企业去创作,走在第一线。艺术为人民服务,在这方面吴主席做得相当好。

吴泽浩:我们济南市美协在全省各地走得比较频繁,也比较出成果,后来省里有各地画家的展览作品,需要修改,都拿过来给我们修改,我也修改过一些名家的作品。

王良:再就是从吴老的作品里也能体会到,他继承前人的东西而且又有时代感,同时作品又有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在于画的尺幅,而是作品是不是能真正打动人,能把自己的个人感情与济南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是我们作为一个画家应该学习的。

霍晓蕙(大众日报记者、山东新闻书画院策划总监):我一直在好奇,为什么是藕花,藕花就是荷花和莲花,为什么叫藕花就特别诗意、浪漫,还非常接地气?后来一想,这就是文学和艺术的魅力,像是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这是独有的属于济南的文化意境。所以艺术是强大的,超越时空的,也是润物细无声的。说到这里我就想谈一谈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实也是吴老在上次聚会时给我的一个命题,就是“羊群现象”。以吴老为首,我们建立了“羊群大吉祥”这样一个微信群,有三年多时间,大家在群里不断探讨一些艺术课题,非常热闹,并且还很有学术气息。这几年当中大家不自觉地受到很多的熏陶,得到很多的启发,互相带动,吴老有时候谈一个话题,大家紧接着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我本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吴老对我本人帮助很大,因为我原来不是画画的,后来自己业余时间也画一些小品,吴老从微信上看到我画的一个针线包的小品以后,他也画了一个针线包。我不会写诗,那天连续写了很多诗,我把自己感动了。我的针线包和吴老师的针线包是完全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情怀的,但是都好,都让人感动。有这一系列的作品,我和吴老又联合做了一个小展,叫“岁月静好”,展了半个多月时间,不断有人去看。吴老的作品有高度,我这个没有高度,但是跟吴老在一起,也受了很多的启发和提升。吴老与我谈了很多,他曾说:“济南的高大与泰山相连,济南的永久与黄河流淌,济南的文化与孔孟永远,让我讲济南是中华图腾的一角,它并不只是地图地域概念上的一角。”这是吴老对济南的理解,非常有感情,他自己就是济南人。我以一首打油诗来结束发言:吴翁新作,济南美尽收。画逢知己,漫谈藕花里。步步美景,幅幅倾泉城。大哉文化,润物细无声。

吕季明(山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进修学院名誉院长):吴主席曾经到北京大学讲学,非常有幸我是那次活动的主持。那次活动请了数十位北京大学的教授,邀请了郭沫若先生的女儿郭平英、乔羽先生的儿子乔鲸。在北京大学的那次讲学是吴主席学术非常重要的一个记录,当时有三位九十高龄的听众坐着轮椅去的。吴主席在北大举办了“甲午海祭”画展,召开了座谈会,他的作品和画集都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吴主席是山东在国家层面的大艺术家,这次的小品展同样也是很具有影响力的。

郑铁军(山东广播电视报《盛世丹青》专刊主编):我和吴老接触是从1998年开始,快20年的时间了,吴老给我的印象,就像泰山一样,顺应天道,顺应历史发展。在每一个国家民族历史重大题材上,包括抗战、长征等,吴老总是在重大节点上做出最明智的预测,吹响第一个号角。吴老是一个文化大家,也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才能形成这样的大家,当年民国时期有不可复制的齐白石、徐悲鸿等大画家,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出现了吴老这样大的历史文化学者,相对于画家,吴老更像一位学者,他对政治,对社会,对人文综合性的修养和敏锐的政治家、艺术家的高度,形成了他在作品深处之外的高度,把很多绘画之外的历史感,社会责任感,大局观,包括人文情怀,甚至包括佛教、道教,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种种信息,都注入在自己作品里,他的作品能不好吗?藕花里是吴老对济南文化50年的总结,也是作为大家的人文关怀,对城市的关怀。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总离不开城市的骨髓,没有中国这种传统的深厚的土壤,不可能有这么伟大的文化,有这么好的文脉,有这么好的吴老,济南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所以也谢谢吴老为济南做的贡献。

臧文涛(济南时报《艺周刊》主编):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展览,那天在微信转发一个访谈时我跟朋友开玩笑说,一位来自汕头的老画家提供了作品,一位高密人(孙夕朝)策展,还有两位潍坊人(郑铁军、傅晓燕)写文章,做了一个济南主题的展览。乍一看、这里边没济南人什么事嘛!实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吴老在济南已经超过了50年,他已经是地地道道的“老济南”。在济南留下印记的名士们,李清照在济南满打满算住过2年,辛弃疾在济南待了十几年,刘鹗在济南前后4年左右,老舍在济南待了4年。吴老在济南生活了50年了,他把岭南文化的精髓带了过来,形成了“粤风鲁韵”的艺术风格,这是济南文化非常有意思的补充。

山东美术界有过流金岁月,像李超士、戴秉心、柳子谷、张鹤云、朱铭、杨松林、李振才、单应桂、陈凤玉、吴泽浩等先生,他们从中国的四面八方、从各大美术院校来到济南,把山东和济南的美术一下子带入了非常辉煌的时期,正是因为这些大家过来,给山东美术带来了最新的理念,给山东美术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今天,我们还是要吸取这样的经验,山东人不应该固步自封,而应该保持把全国最先进的东西融入进来。

傅晓燕(山东商报《风雅艺术专刊》主编):很荣幸能与银座画廊一起为吴老筹办“扁舟藕花里”展览,说到这个展览,我想谈一件让我铭记在心的事情,开幕式时在展厅播放的宣传影片中有几组吴老在大明湖采风的镜头,我有幸受邀一同前往拍摄。记得采风那天是8月中旬,39摄氏度的高温,我陪着吴老,帮他拿着带写生工具,同行的还有三位摄影师。吴老的出行不像其他的艺术家那样,动辄很大的排场,他就一个人,而且带的写生工具非常简单。这样的酷暑,吴老写生过程中背都湿透了,让我们看到以后非常心疼。这么一位老人全然不顾高温,专心描绘着自己所钟爱的城市,这种精神非常令人感动。吴老写生时,有很多围观的市民,大家边看边发出赞叹。我们也看过好多画家的宣传片,很多是作作秀,摆摆样子,吴老却不同,他遇见触动心灵的景物时,完全是当作一次创作来完成,他几乎忘了身边还有拍摄的工作人员,说明他对济南这个城市的热爱之深,对艺术的热爱之深,在他心里从来没感觉自己是一个外地人,他早已把济南这座城市融入心里融进血液里,他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是源自五十年的深情与付出,所以吴老才创作出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令人动容的作品。一上午的时间,三个小时,39度的高温,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完成了这样四幅写生作品,想想整个过程,确是令我们陪同的人员深受感染。吴老对我们的影响,也的确是润物细无声的,吴老艺术创作的执着与严谨的精神,以及他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精神,在无形当中会感染影响我们每个人!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将这样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感谢吴老创作了这样一批展现济南文脉传承的精彩作品,感谢吴老能够让我们参与承办这样的有学术性与时代性的展览。

高超(山东教育卫视《画说收藏》制片人):吴老现在的阶段处于奉献的阶段,他向这座城市给予他内心的奉献,艺术成就上的奉献。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我们至少具备两点,就是能力上的具备和情怀上的具备。这是我特别受教育的一点。同样反过来讲,中国书画艺术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一开始求学阶段是向经典索取,向传统索取,向大师索取,到一定程度之后,像吴老这样的南北交融艺术状态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开始奉献,开始为后辈留下什么,比如甲午海祭、长征路上、铁铸抗战等等。我们也应该尽早把自己基础夯实好,能力培养好,情怀打造好,能早日从索取的状态来到奉献的状态。我用两句话结束今天的发言:情尽笔端德无量,最爱最帅是头羊。

吴泽浩:两个多月以前,定这个展览怎么办,也定“藕花里漫谈”怎么开,当时我拿起笔来写了“藕花里漫谈”,和“扁舟藕花里”。画展与座谈会相似,但又不是一回事。今天我们把荷叶、莲蓬带到现场,带来一股淡淡的荷香,大家在这里轻言细语地对我的作品进行一番点评,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讲了很多在别的座谈会上所少有的心里话。而且几乎每人都对济南的文脉传承提出了愿望。

北宋苏东坡被贬的时候,来到广东最著名的罗浮山,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引得不少名人跑到广东。元好问在《杂诗十首》中有一句:“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他把150年前苏东坡的精神传承下来,也为济南立了一个丰碑。这句赞美济南的诗成了后世诗人、文学家、教授、老百姓琅琅上口的名句。我当年读了这一篇,就把我的心引到济南来了。我是1968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由国家分配来济南的,这一待就是50年,半个世纪。我当时拿着分配单子,找到市革命委员会的宣传组报到,被分配到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几天后被安排到东郊公社画毛主席像与农民“三同”,接受再教育,到那里住了三个月。1976年初,我与群众馆的陈维信老师决定去画革命题材,画长征。长征一画就是十年,最后这个作品交到了军事博物馆,举行了展览,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媒体全国范围内宣传长征这个展览,我和陈维信老师的名气就大了。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我们找到了一个好的题材,而且下工夫深入研究,给国家留下了好东西,现在这些东西全部在军事博物馆收藏。后来我当了28年济南市文联主席,还当了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参与了民主党派工作。在那个情况下,我白天工作,晚上画画,晚上两三点钟之前都埋头苦练。就像我的同学林墉说的,我们这些人是手工艺人,我这些熟练的技术,都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出来的。我是69岁退休的,69岁以前几乎天天如此。退休到现在5年多,又画了三部曲及今天的这个“扁舟藕花里”画展等等很多的创作。我讲过,我要把老师给我的,父母给我的,朋友给我的,包括今天在座的大家帮我的,认认真真地变成书画,奉献给社会。扁舟藕花里画展和漫谈座谈会,不是偶然的。元好问的诗过去了八百年,我们这个座谈会也是一眨眼就会过去,但是我们今天的报纸,画展的活动和资料,会流传下去,所以你们每一篇文章,我都会很认真对待。将来有一天吴泽浩能留下一些东西,要谢谢大家的支持。

新闻推荐

市领导会见济南聊城市委改革办考察组

本报讯9月21日,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尚龙江会见了前来淄博市考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济南、聊城市委改革办考察组同志。尚龙江首先对济南、聊城市委改革办考察组同志表示欢迎,并简要介...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扁舟藕花里 吴泽浩画展”座谈会辑录时间:2017年9月17日16:00 地点:银座画廊)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