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倩
济南市教育局下发通知,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要求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教育资源提供“人文式”便民服务,以“教育温度”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并要求月底前汇报落实情况。这也意味着已在许多学校运行多年的“四点半课堂”,将从本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详见本报9月15日A1版)
很多双职工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孩子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了,可是自己要工作到五六点钟才下班。家有老人帮忙照顾的还好,若是没有这样的条件,夫妻两个轮流早退去接孩子不现实,中途出去把孩子接到办公室等自己下班也不太合适。狠下心来让孩子自己走,年纪太小又担心安全问题。
为了弥补这个真空,近些年来,很多学校、社区甚至不少商业机构都推出了类似的托管服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商业托管班大部分不正规,收费也比较高,有安全、卫生隐患;公益性的则有资金、场地困难,尤其是志愿者流动性大,孩子安全责任也不明确。
济南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以学校为主体的“四点半课堂”,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十分具有针对性。不过,解决了场地、资金、人手问题,还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需要面对——“四点半课堂”做什么?
“四点半课堂”一定不能成为四点半之后的授课或补课。之所以把放学时间提到下午三四点钟,正是因为如今学生的课业压力已经很大了。延迟到校、提早放学、压缩在校时间,都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留出自由成长、快乐成长的时间。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解决家校对接问题,让学生跟家长一样五六点钟放学,甚至比家长更晚一些岂不是更方便?
四点半课堂应该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用体育、艺术、科普、社团兴趣小组活动,用书法、绘画、手工、生活实验、健康知识,填补“四点半之后的时间”,方能不违背减负的初衷。在升学指挥棒的大背景下,要做到这一点,单靠学校教师自觉并不现实,教育部门除了明确“红线”禁令,更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日常监管。
新闻推荐
微观济南城市这头怪兽摄影/张刚文字/钱欢青许知远采访姚晨,说成名之前,姚晨坐着北京的地铁,一圈又一圈,“一是打发时间,一是内心的迷惘”。而功成名就之后,姚晨依然能立得住,能“成”,许知远以为...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