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光伏板发电项目。(李鹏 陈玲 摄)历城区的黑驴扶贫产业项目。
产业,是扶贫事业的生命线,也是贫困户真正学会“造血”的根基。为了让贫困户“真脱贫”、“防返贫”,历城区始终将落实产业发展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打桩机”,牢牢夯实基础。程家庄村、路相村、平房村、小郭家村……这些曾经的贫困村在历城扶贫人的努力下,完成了自身的“蝶变”过程,由贫困村转化为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实现了“弯道超车”,更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扶贫赞歌”。
昔日“穷旮旯”今朝已“化蝶”
“如今的程(家)庄村,处处好风光,好呀么风光;小伙长得真是帅,别村的姑娘都喜爱”……
8月9日,记者来到历城区荷花路街道程家庄村采访,在村委会门口的村民活动广场上,三位妇女正在树下欢快地唱歌。“看俺们村这路,下再大的雨也不会积水;看俺们村的房子,又新又漂亮;看俺们村的环境,人人自觉保持卫生。”其中一位唱歌的妇女程玉娥骄傲地对记者说。
是的,眼前的程家庄村,干净、整洁,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没有一点“贫困村”的影子。谈起那段曾经的艰难岁月,程玉娥叹了一口气:“俺们村在荷花路的最里面,位置不好,受穷。当时村里都没条像样的路,就怕下雨,村里人进不去出不来。赶集时人家问俺们,‘老乡啥村的啊?\’俺们说自己是坝子村的。”程玉娥说,“现在村民有钱了,俺们都为自己是程(家)庄村人而自豪。”
镜头又转向历城区彩石镇的路相村,在这个平均海拔280米的古老村落里,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已到了收获的季节,颗粒饱满的“大红袍”象征着贫困村脱贫的希望。在70岁的贫困户毛福芹崭新的家中,她正在摊晾老伴刚打下来的花椒。看到记者到来,厚厚的眼镜片下透露着喜悦的光芒。“党的政策好!谢谢共产党。”毛福芹用她口中难以(灭的黑龙江乡音讲述着自己的故事:48岁改嫁到济南路相村,和小自己5岁的李志生过着贫困的生活,老两口无儿无女。“房子不行了,成了危房,政府给咱盖了新房;年纪大了怕生活没着落,政府给咱办了低保;没有产业防老,政府又帮着卖花椒、卖小米,我们的生活也敞亮了起来。”
虽然两个村是贫困村,但历城区在全市“453”工作体系引领下,深入推进该区“115”工作总体发展思路,昔日的贫困村逐渐被打造成“扶贫样板村”,乃至成为“美丽乡村”,它们也是整个历城扶贫工作的缩影。然而,也许读者会发问:他们究竟依靠什么“秘籍”最终“破茧成蝶”?
抓好产业牵好扶贫“牛鼻子”
程家庄村是市定贫困村,有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2名贫困人口;省定贫困村路相村有46户贫困户、121人。由于自身的区位劣势,两村村集体收入常年为0。在荷花路街道办事处,记者遇到了程家庄村前任“第一书记”、该街道党工委办公室主任李慧。他说:“从长远发展来看,产业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发展一个什么样的产业,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李慧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了自称“历城女婿”的东北商人吴庆江,发展起了采摘农业。吴庆江多次到村中考察,他发现程家庄村守着小清河,土地肥沃,相连成片,适合规模化种植以及观光农业的发展。“我在这疙瘩流转土地91亩,建了4个大棚20亩地,种了‘紫水晶\’红心火龙果和樱桃,现在有不少客户来这里采摘,收益不错。”据了解,该村总共流转土地260亩,还有2位“民间扶贫人”通过大棚种植草莓、太阳花以及苗木。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兆芹说,在承包土地时双方签订合同,每亩土地按照每年1300元的价格流转,3年后租金再涨10%。“现在,流转了土地的贫困户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保底的租金就比卖粮食挣钱。”张兆芹拿出小本本,给记者算起了账。“不少贫困户一年土地收益1300元,还在大棚里打打工,一天60到80元,就算一年干90天,脱贫也不是问题。”
虽然没有企业投资,但路相村却依靠自身优势开启了“自救模式”。“传说我们村在唐朝时就已经建村了,抓住这个历史优势,在市工商局下派“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济南路相仙人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制了包装,把村里产的优质小米、花椒以及山果、杂粮等农产品进行订单式销售,效果不错,村集体收入也从无到有。”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星国说,借助市工商局的专业指导,他们立志要走“品牌农业”的路子,“过去单打独斗的耕种方式没有优势,只有拥有品牌才能让消费者敢买,产业化农业是我们村脱贫的根本保障。”
不论是“紫水晶”还是“大红袍”,更不论是观光采摘还是高山农业,正是这些实打实的产业项目让贫困村完成了自身“蝶变”的过程,成为了济南脱贫攻坚战中的“经典案例”。
“党建+硬件”梧桐树静待“凤来栖”
“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经典老歌的歌词正是历城区贫困村村民心情的最好诠释。
在彩石镇的另一处省定贫困村平房村,“第一书记”李志国招呼记者尝尝新鲜的花椒:“咋样,这麻味正吧?用鲜花椒炸个肉吃老香了!”在李志国就职“第一书记”之后,先引进了“大红袍黄盖”品种的花椒,让产量翻番;随后又争取更多的土地种植花椒,让其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听说你们要来,原先的贫困户高东兵非要给你算算脱贫账单。可是恰巧花椒成熟,他实在忙不过来,就去山上采椒了。”李志国口中的高东兵是该村的“花椒大王”,2016年他仅靠花椒就收入13000元。
而让李志国最牵挂的,还是村里两个50千瓦的光伏电站。“截至8月4日上午8点,这俩电站现在累计发电5.85千瓦时。今天早上国家电网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说6.33万元的电费在一个月之内就能打到村集体账户,这个村“空壳”的帽子可以摘了,里面的收入也可以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了。”
荷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吴溪淙说,扶持贫困村脱贫,要让他们从“输血”到“造血”转变,而促使他们学会造血的“命脉”就是产业。“我们要抓好党建,统一思想。同时要因地制宜,学会减轻贫困村的负担,做好基础建设,只有将‘梧桐树\’种好,才能引来‘金凤凰\’。”吴溪淙认为,只有领会济南“453”工作体系精髓,贯彻好历城区“115”工作总体发展思路,才能确保“真脱贫”。
如今,历城扶贫人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向脱贫攻坚战的大决战发起冲锋,他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役”的“杀手锏”就是产业项目。面对未来,历城扶贫人信心满满:“历城的明天会更好!”(本报记者 李鹏 通讯员孙永禄 张东 于丽娜 陈玲)
新闻推荐
国家取消三级资质核定,济南市年底试行物业行业标准物业走进零门槛时代?
9月6日,在前期已取消物业服务企业二级及以下资质认定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再取消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核定。至此,我国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认定的门槛正式成为历史。按照12345市民服务热线...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