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倩
8月20日起,《关于禁止机动车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鸣喇叭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正式生效。当天上午,一辆大客车在明湖路贡院墙根路口西侧因违反禁鸣规定被交警处以50元罚款。济南“禁鸣令”实施第一天,交警开出了全市首张“声呐罚单”。(详见昨日本报A1版)
摁一下喇叭被罚款50元,确实与车主以往的惯常认知有所出入。不少车主对这一禁鸣规定颇有微词:“研发”“尖叫鸡、哨子、扩音器”三大神器,绘制声呐攻略地图,舆论场里花式调侃……这些透露出了很多车主的抵触情绪。
鸣笛本质上是一种汽车语言,尤其是在急拐弯或者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线的路段,摁喇叭就是在跟对向车辆打招呼:“嘿,哥们!这里有车,我准备过去了。”在行人闯红灯、电动车抢道和私家车加塞、路边违法上下客时,一声喇叭可能也带着“注意安全”的善意提示。然而纵观世界语言的发展,几乎都有语义变化的存在,汽车语言也不例外。随着路怒情绪的膨胀,对于很多司机而言,现在摁喇叭不是提示危险情况,更多的是在发泄不满情绪。前车起步慢了,催一催;行人在斑马线走得慢了,摁一摁;堵车影响通行,吼一吼……从善意的“注意安全”到暴躁的“你丫快点儿”,鸣笛这一汽车语言在公众认知中已经从交流异变为斗气骂脏话。在这种语境下,鸣笛尤其是长按喇叭简直等同于吵架。既然如此,给汽车“禁言”也不失为疏解路怒情绪、提升市民交通文明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一种途径。
另一方面,禁鸣是对抗城市噪音污染的一个手段。在某些车流量大的拥堵路段,你摁我也摁,此起彼伏的高音喇叭汇成一曲噪音交响乐,给路人带来惊吓的同时,更是让附近住户苦不堪言。尤其是高架桥、车站和附近的临街住户,“5分钟26次鸣笛”的频率,时常让幼儿被吓哭、浅眠者被惊醒、想工作却被“背景乐”扰乱情绪。今年4月世卫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减少人的寿命,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捍卫市民生命健康必须要向城市噪音宣战。禁止鸣笛是开端,也是一个契机。以往不少住户面对鸣笛噪声,抓不到肇事者,不知道向谁告,只能愤怒且无奈地忍受,有条件的搬家,没条件的闭窗。如今有了《通告》、声呐监控和交警的日常执法,乱摁喇叭终于有了“紧箍咒”,这对于建设宜居城市也是一大福音。
坐在驾驶座上,你是个老司机,但是在车外,也许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就是那个被喇叭吓到的行人,就是那个对街边噪声愤怒又无奈的住户。习惯纠正起来或许不易,但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正是有素质的市民所应该做的。少按一次喇叭,给前车、给路人多一点儿时间和耐心,你和你的家人也会享受到禁鸣带来的清静、宜居、文明福利。
新闻推荐
2017第五届济南艺术品博览会——中国著名画家创作精品工程形象大使评选揭晓中国著名画家·油画名家创作精品工程形象大使
张文新靳尚谊徐芒耀艾轩俞晓夫杨飞云王沂东毛岱宗郭润文闫平朝戈王力克冷军徐青峰选择、评选、再选择、总评选,历时近两个月的走访、调研、业内人士推荐、投票、专家点评、主办方对外公开...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