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潘庆照
区划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向来是各大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甚至盲区,济南也不例外(详见本报今日A06版)。此前,济南曾多有发生过渣土车跨区乱倒、废旧塑料回收点跨区“打游击”躲避清理等情况,这些都发生在两区甚至三区的交界地带。目前,在济南创城全面进入冲刺的阶段,各区整体大面上的整治改观成效显著,区划交界处的脏乱差问题也因此凸显。
“三不管”地带的交通、卫生、治安、规划等方面历来是城市暗疾的滋生温床,这毋庸讳言。由于处在政策尤其是地理空间的边缘位置,职能、责任划分不清晰,“多头管理”也往往导致“多头不管”。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其中也大都牵涉区划不明、人力有限等客观因素。
具体到济南,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区划交界的些许乱象集中表现在两区甚至三区交界的道路之上。有的道路在两区交界的小区之内,占道经营在那里成为顽疾,拥堵、脏乱差随之而来;有的道路连通两区、三区,道路的破损、淤积投诉,一区修了,另一区未修,同一条路二分两界;有的道路修着修着断了头,因为已进入了另一区界,规划、建设不同步。
这些问题,说到家已经不是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等能解决的了。如今,权力下放、责任下放是普遍的趋势,但在“三不管”地带的管理破局中撇去懒政可能不说,街道办事处层面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在靠自觉。当然,在诸多的工作中,此前多区或多部门的联合执法也曾多次展开,这种治理更像是“运动式”的,成果得不到保持。所以,怎么破题成为当务之急。
8月5日,据北京媒体报道,北京四区五街道已建立边界“共治共管”机制,认领“三不管”地带。且共治共管不局限于执法层面,将来通过相互协商、共同规划,区界道路的面貌风格也将实现统一,“阴阳脸”街面将被治理。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自扫门前雪”向来不应是城市管理之道。
其实,随着济南创城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创城工作的深化、细化已然覆盖扩展到了区划交界地带。此时,尝试“共治共管”机制破题“三不管”之乱正当其时。尤其随着市民政局研发的全市界桩界线分布图应用不断升级,区划不明的问题即将迎刃而解,这也提供了客观条件。另外,济南首个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局15日也成立了,济南市县区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改革也加快推进,这都为推行“共治共管”机制提供了机遇。由此,希望“三不管”地带的历史痼疾能够早日得到根治。
新闻推荐
女报讯作为历届济南泉水节的重头戏,花车巡游备受市民关注和好评。17日下午,14辆花车中的6辆终于完成“梳妆打扮”,在济南报业大厦南侧路段亮相,美丽别致的花车整齐划一地停放在路旁,经过的市...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