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六路高架桥北段桥下原本是一处违建的汽修商铺,近期违建拆除后腾出来的空间作为停车场于近日投入使用。(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
今年是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深入推进之年。如今,2017年已经过半,全市上下紧紧围绕“453”工作体系,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拆违拆临、治堵、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点赞。
拆违拆临闯出好路子
“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是全市的一项重点工程。截至6月30日,全市拆除违法建设43665处、面积2194.49万平方米,相当于拆出了96个泉城广场,是2016年全市拆违面积的36倍。通过拆违拆临,存在多年的违章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空间和宜人的绿化带。道路变宽、环境变好,受益的是整座城市和广大市民。因此,这项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支持。
对济南这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势不可挡的拆违拆临行动,《人民日报》2017年4月12日11版发表评论文章《济南3个月拆除违法建设上万处 拆违大动作依法拔钉子》,点赞济南多部门联动,对违法建设实施台账管理、联合惩戒,探索出一条法治化、制度化的路径。
精细求解治堵获好评
作为一种城市病,交通拥堵成为困扰济南的一大难题。为了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济南市近年来把治堵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来对待,多措并举,长远结合,通过各种方式缓解交通拥堵状况。通过努力,济南的交通拥堵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且交通领域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济南的治堵成效,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赞。《人民日报》2017年6月8日以《济南小招也治堵》为题对济南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对济南治理城市拥堵的经验进行重点报道。文章认为,交通拥堵是城市病。济南精细求解:利用移动互联网数据,智能仿真交通情况,优化路口信号灯配时;首创“逆向可变左转车道”,深挖路口的道路资源潜力;治堵思路由以机动车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成了优先保障对象。文章还指出,治堵,除了发展公共交通等大举措,还要从细处着手;通过精细化管理,缓解城市拥堵。红绿灯的信号时长、车道的宽窄、直行左转车道的布局……济南市一个个微小的变化,开始让车辆通行变得更加顺畅。
人脸识别整治行人闯红灯受关注
今年5月,一场关于路口文明治理的风暴席卷济南,尤其是警示曝光成为路口的文明治理升级手段,加大了对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随意横穿道路、走机动车道、逆向行驶、翻越道路隔离设施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劝阻、查处、曝光力度。5月初,济南安装了由市交警部门研发的、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警察”,以经十路与舜耕路交叉口东侧为例,安装在斑马线南北两头的两处高清摄像头正对着斑马线,分别抓拍南北两个方向的闯红灯违法行为,平时喇叭里也会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规则。
对于行人闯红灯,交管部门除了罚款、临时担任交通劝导员等方式实施处罚外,还会把违法信息通报给单位或居委会,进而影响文明单位的评比分数和人格诚信。通过信用惩戒手段,提高违法成本。
据了解,抓拍“神器”启用的第一个月,就抓拍了6200多起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由此承担的罚款、交通志愿体验和接受违法教育,让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过马路不再是“零成本”。
对于济南的这一做法,6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发了题为《山东济南:人脸识别抓拍,整治行人闯红灯》的新闻,展示了济南在路口启用“人脸识别”设备一事,为济南的“机智”点赞。6月18日,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晚间新闻》重点关注了石家庄、济南和上海严惩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好经验好做法。济南在严惩行人闯红灯方面打出科技牌的做法,再一次得到央视点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对此进行报道,认为济南的做法引起人们对斑马线、对停车线以及红灯遵守的意识,形成良好习惯。
7月4日下午,2017全国百家网媒济南行采访团来到历下区经十路舜耕路路口,察看路口交通通行,观察交通参与者的文明行为,体验“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在文明交通出行整治的“科技担当”。建成全国首个商用量子通信专网轰动全国
信息安全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使用量子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这一技术被认为是“保障未来信息社会通信机密性和隐私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在量子通信的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济南的量子通信技术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2013年,济南就已经用上了量子保密通信城域试验网,这在当时是世界上已知的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量子通信试验网。最近,我国首个商用量子通信专网——济南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近日完成测试,保密性、安全性、成码率的测试均达到设计目标,整套网络预计今年8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这一消息在全国引起轰动。7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对此进行报道。报道说,济南市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8月份建成之后,在国防、金融、电力等领域作为示范进行推广。它的测试成功也是中国乃至全球量子通信产业一个标志性的成果。
选人用人新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以“实在实干实绩”为用人导向,制定“四看一听”的选任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选人用人制度日趋完善,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了坚实保障。
特别是去年,济南市出台《济南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开启了以“放权”和“搞活”为主旨的改革之路。方案着重提出,要改革干部管理方式,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干部全员聘用制,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针对此,济南高新区制定了岗位聘任、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三个办法,实行全员岗位聘任管理制度,让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民日报》2017年5月19日18版刊发文章《济南高新区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 干得好“得甜头”干不好“剁尾巴”》,点赞济南市委、市政府建立的“为担当者担当”的保障机制和“让实干者实惠”的激励机制。文章认为,2016年以来,济南市委连续出台“容错机制”、“纠错机制”、“防错机制”、“诬告陷害查处办法”4个文件,营造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制度环境,极大地鼓励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2017年,济南市又提出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让实干者得实惠,让干部有干事的劲头和保障,极大地鼓励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12345热线受到英媒点赞
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济南的一个重要品牌。2016年12月26日,由济南市12345热线牵头,历时三年起草的《政府热线服务规范》,由国家质监总局、国家标准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正式发布。此项标准的颁布实施,将填补我国政府热线没有国家标准的空白,也是全国政府热线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它标志着全国近万条政府热线今后将按照“济南标准”“济南模式”予以建设规范,济南12345热线将成为全国热线的运行蓝本。
对于济南12345热线的好做法,英媒《经济学人》周刊文章以《中国借政务热线把握民众“脉搏”》为题,将济南市12345热线作为重点案例,对热线发挥的作用予以肯定,进一步扩大了热线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文章报道了济南12345的服务规范:投诉热线最终要的莫过于有投诉必响应,该文件规定了政府热线对不同渠道的投诉回应时间。要求受理宜采取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工作制。电话受理时应在15秒内接听,接通率应大于等于95%;短信及其他媒体响应时间应不超过3分钟;信箱响应时间应不超过24小时。
在英媒报道后,2017年2月6日,参考消息、网易等媒体纷纷转载,对济南的做法进行报道。 (本报记者 王彬)
新闻推荐
本报7月17日讯(记者李小梦)为坚决打击野生鸟类的非法交易,彻底铲除非法市场,进一步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近日,济南市森林公安局联合多部门对英雄山市场进行清查,打击市场中违法出售野生鸟类的行为,铲除非...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