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敏
丰子恺(1898-1975),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他的漫画渗透着天真稚朴的气息,让生活在尘缘中的俗子能以孩童的眼神看到生命的真谛。丰子恺倾其四十余年心血绘成的《护生画集》,是他和恩师弘一法师爱护圣灵的呼吁。
近日,丰子恺外孙、上海丰子恺研究会理事长宋雪君先生来到济南,讲述了他眼中平和恬淡的外祖父形象。宋雪君称,丰子恺“心境平和、淡泊名利”的品质至今仍在影响着一代代后人。
最像陶渊明、王维的海派文人
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江崇德县,和他的老师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算是同乡。丰子恺本名叫慈玉,后由于读音等原因叫成了仁玉,16岁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时依旧是这个名字。国文老师单不庵感觉“仁”字为单名,应该再取一个“号”为宜,便改名为“丰子顗”。但“顗”字太生僻,而“顗”与“恺”两字都有“和乐”之意,遂用丰子恺之号。
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是赫赫有名的学校。著名人士沈钧儒,教育家经亨颐等先后担任过校长,李叔同、夏丏尊、马叙伦、鲁迅等都曾在这里任教。潘天寿、钱学森、徐匡迪、黄晓棠、周兰荪等一大批名人都曾在此就读。丰子恺在这里读书时,曾经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师从夏丏尊学习国文。这两位老师对他影响甚大,改变了他的人格甚至是人生追求。
宋雪君说,在丰子恺的主要生涯中,一直从事的都是教育或者出版翻译工作,而教育又是一个大概念,他的学生、他的创作、他的出版都是教育的一种,用教育改变那时的人,改变那时的社会,他也因此结识了当时文艺圈鼎鼎有名的人物,并与之擦碰出了奇妙的火花。毕业后,丰子恺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此后,又与刘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也曾短暂地去日本留学,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归国后在多所学校任教,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此后丰子恺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并结识了大量的文艺界人士。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在此期间,还因为翻译和浙江老乡鲁迅产生了交集,鲁迅当时已是名家,两人翻译了同一本日本书籍《苦闷的象征》。鲁迅特意要求晚些出版他的书,担心自己的译本先上市会影响丰子恺译本的销路。“后来外祖父每每提及此事,总是称颂鲁迅先生对文学青年的爱护与关怀。”宋雪君说,外祖父还在很多文章中谈到这个细节。
丰子恺一生致力于艺术,心境平和、淡泊名利。在宋雪君身上能看到丰子恺留给后人更多的是耳濡目染的文学气质和品性修养。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翻译完丰子恺的著作《缘缘堂随笔》后这样评价他:“如果在现代要想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鹤立鸡群之感。”热爱儿童和“不要脸”的漫画风格
“如果你和丰子恺是同时代的人,一定要去求一幅画作,而且百分之百能求到。”宋雪君说,外祖父是一名非常慷慨的画家,很多画作都是随手送人。有人来信求画,丰子恺就把信件固定地放在书桌第三个抽屉中,等有空时就画上一幅给求画人寄回去,然后把抽屉中的求画信拿出来。就这样,当时很多普通百姓都轻易求到了丰子恺的画作。但丰子恺也不是一概有求必应。宋雪君说,当时国民党高官孔祥熙为了给自己祝寿,愿意出高价请丰子恺给他绘一套《西湖四季景色图》,丰子恺断然拒绝,他说,“富贵于我如浮云。”
今年,丰子恺的漫画入选了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看过丰子恺漫画的都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对儿童的喜爱。丰子恺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的童趣生活为题材,寥寥几笔,或率真自然,或意味深远,又不失童真童心。早在1928年,丰子恺便在《儿女》一文中说道:“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参与编写开明国语课本,甚至比叶圣陶、冰心、张天翼等举世公认的儿童文学大师更为贴近儿童的心灵世界和日常生活。所以,“比如《取苹果》《抬轿》《英文课》等,都是小孩的趣味故事。”讲起外祖父的画作,宋雪君如数家珍,将画作中的小趣味说得很透彻。
宋雪君展示了一幅名为《音乐课》的丰子恺漫画。漫画中的场景是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室中,老师用简陋的音乐设备教孩子们唱歌,孩子们仰头高歌,十分投入。“仔细看能发现,漫画中唱歌的孩子们脸上都只有嘴巴,没有眼睛鼻子。”宋雪君说,当时报纸上还用《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作为大标题,正是分析他这种漫画特色。后来,丰子恺这些“不要脸”的漫画传到印度,颇得诗人泰戈尔的欣赏。他说:“这几幅画用寥寥的几笔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朱光潜对丰子恺的评价也甚高:“他的画品就是他的人品的表现。一个人须是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子恺从顶到踵,浑身都是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谈笑貌、待人接物,无一不是艺术的,无一不是至爱情深的流露。”历时近半个世纪完成的《护生画集》
弘一法师对丰子恺影响至深,丰子恺曾经说,读书时李叔同给了他“父亲般的教育”。丰子恺的“缘缘堂”,就是弘一法师为其命名。1927年初秋,弘一法师来到上海住在丰子恺家中。丰子恺请恩师给他的寓所起名,弘一法师让他在小方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抓阄。结果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于是就取名为“缘缘堂”。
《护生画集》的创作就源于这一年。次年,为了祝贺弘一法师50岁寿辰,丰子恺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弘一法师十分欣慰,并希望丰子恺能将这件事长期做下去。他在给丰子恺的信中说,希望在他70岁时丰子恺画第三集70幅,以此类推,100岁时画百幅。
收到老师的信,背井离乡中的丰子恺诚感责任重大,但正值战火流亡,家仇国难不知何日可终;而且当老师100岁时,应该是1979年,他担心自己活不到那一天,无法完成老师的重托。但丰子恺仍然郑重地在回信中对恩师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决定提前完成这套《护生画集》。
宋雪君说,“文革”中,身高一米七四左右的丰子恺长期居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床铺仅长一米五八。就在这样一个需要蜷缩着腿睡觉的环境里,丰子恺经常凌晨四点多就起床开始绘画,所有心思都沉浸在画作中,《羔跪受乳》《首尾就烹》等名画就是这个时候完成的。1973年底,丰子恺终于完成了恩师的重嘱,结束了《护生画集》最后一集的100幅画。这与他送给恩师第一集《护生画集》时,整整相隔了45年。宋雪君说,大概是心事已经了结,此后两年外祖父便与世长辞。
《护生画集》这样的画,在丰子恺之前无人画过,此后也无人画过。后人这样评价丰子恺独特的漫画:他的画很便宜,人人能买得起,且人人都能看得懂,无论你是平民百姓、小商小贩,还是文盲、大老粗,他用淡雅常见的线条,寥寥数笔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简单朴素中画出悲悯和仁爱之情,堪称中国一代漫画大师,而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这6集《护生画集》。
台湾女作家席慕容在看到《护生画集》第6集之后说:“一个佛教徒的温和慈悲的心肠显现到了极点,一个艺术家的热烈天真的胸怀到了最后最高的境界……每一笔每一句都如冬阳,让人从心里得到启示,得到温暖。”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济钢高中教育集团协和双语实验学校7月1日、2日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本周末,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等你来
协和双语实验学校的教学设施十分完备本周末,7月1日、2日,济钢高中教育集团济南协和双语实验学校举行校园开放日,到时家长可以入校参观,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