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试点平板教学。 学生正在上日语校本课程。
□本报记者梁菲菲
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是济钢高中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更是每一个钢中教育人不懈的追求。作为一所具有“一线”地位
的学校,面对着近几年中考成绩并不拔尖的生
源,钢中教育人从未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是秉承对学生今天的学习、明天的
升学和终身的发展而负责的信
念,不断为学生搭平台、拓渠
道,真正实现中进优出、
优进高出,让学生高中三年,受益终身。
拓宽升学渠道
去年45人因作文获奖被高校自招录取
“现在作文是我们的特色,更是强项。”据了解,自2014年起,在传统语文教学不断变革的基础上,济钢高中又多了一个重点打造的项目——作文。
作为百科之母,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作文更是重中之重。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开辟尽可能多的发展途径,学校语文组的教师们加班加点,共同编写了校本教材《优秀传统高雅文化系列写作指导》,更是将作文大赛作为突破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登上领奖台,获得更多的升入优秀高校的机会。
“我们会根据自编教材,先带领学生赏析,然后再总结分析写作方式和技巧,让他们练习。”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学校语文教师王金玉表示,学校利用语文的连堂课,来引领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互批改点评,最后评选出优秀作文。“学生之间互批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每年的优秀作文我们都会集结成册,命名为《花开的声音》,让他们获得收获感、荣誉感。”王金玉说。
学校在作文写作上倾注的心血,不仅让其收获了“全国校园文学艺术教育示范单位”“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优秀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更是为学生开拓了通往名校的新渠道。据了解,2016年,学校共有174名学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初审,其中有66人是凭借全国各类作文比赛获奖而通过初审。最终,这66人中有45人拿到了通往名校的“金钥匙”。
2013级10班王迎桧,通过自主招生被山东科技大学一本专业韩语专业录取;2013级8班李天悦,刚过一本线,通过自主招生被山东财经大学一本专业金融专业录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在刚刚结束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学校有537名学生、23名教师获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王金玉说,写作为学生带来了荣誉和更多升学的渠道,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这对他们来说,将是终身受益。开设特色课程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除了写作,学校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多元的平台。
口琴、皮影戏、太极拳、橡皮章……在开足开齐国家要求的课程基础之上,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还开设了不少特色课程,让学生除了为繁重的学业打拼之外,也能有机会接触到新鲜的事物,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发展。
“我们致力于培养‘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学生,课程就是抓手。”学校教导处主任刘青春告诉记者,在求学阶段,学生所学的每一点东西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放大,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是相通的。因此,学校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实他们的知识储备,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果学生没有这个基础,有些事情他可能就想不到这个层面,自然也没法提升自我。”
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了小语种日语的教学,每两周一节日语课,带领学生学习日语的基本用语,这在全市高中学校里并不多见。“学生不仅能有机会学习第二种外语,还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化、礼仪,不少学生因此而对日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报考高校的时候选择了日语专业,还有学生去了日本留学。”刘青春说,无论是艺术特长还是小语种,学校都不断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了更多选择。
课程丰富的同时,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在转变。如今,高一年级的4个班级正在试点平板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平板电脑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注重学生课前的学习、课中的展示、课后的交流,从而打造信息化的钢中生态课堂。下一步,平板教学将在学校全面铺开。学生成长蜕变实现华丽转身拿到名校﹃通行证﹄
其实,在进入济钢高中时,很多学生的成绩并不拔尖,中考排名基本在全市5000-6000名,但经过3年的时间,他们实现了蜕变与成长,这与学校多年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相连。
安益萱2015年被清华大学录取;孔嘉祥2015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吴超越2016年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的蜕变、升学渠道的拓宽以及高考成绩的不断提高,都充分证明了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刘青春说。
傲人的成绩并没有让钢中教育人停止前进的脚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并对自己的未来正确定位,学校还开设了职业生涯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的划分,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无论是写作、个性培养还是职业规划,我们所做的都是助力学生实现全面提升,虽然升学是最直接的成效,但绝对不止于升学、不止于高考,而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王金玉说。
“教育不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更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校长吕如浩告诉记者,学校不仅是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希望他们能够将这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带到他们未来发展的征途之中,并成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新闻推荐
2015年济南市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启动以来,参保人数已经达到400多万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参保居民只知道万一住院了可以使用居民医保按规定报销。而有一些疾病虽然严重,但是病情稳定后只需定期...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