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中心立体车库可容纳144辆汽车。(本报记者 范良 摄)
继业务审批效率提速后,济南政务服务中心又实现“进出”大提速,让办事群众“进得来”“走得快”。
济南政务服务中心一度遭遇拥堵之困:毗邻火车站,地处站前街,日均接待群众达6000人次,日均停车达1600车次,因排队停车造成站前街通行缓慢,整条街交通瘫痪时常发生。随着济南政务服务中心高达35米的立体车库投入使用,并配合一系列管理举措后,拥堵“坚冰”得以破解。
上午9点到10点,是一天中办事群众来访高峰时段。6月23日,星期五,记者在站前街上蹲守。高峰时段,济南政务服务中心门口车辆出入有序,站前街路况通畅。在门口负责车辆引导的舜耕物业员工告诉记者:“以前站前街三天两头交通瘫痪的现象现在再没有发生过。”
此前的状况让人头疼:政务服务中心地下三层停车场,共186个车位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单车位日均使用次数高达8次,停车位满负荷运行,依然不能满足办事群众停车需求。车辆停不下,排在站前街,造成路面拥堵。站前街南向两个车道全部占用后,再有车辆违规占用北
向车道后,就造成“拧麻花”,致使站
前街交通瘫痪。
事实上,政务服务中心入口向北街道仅长230米,有
40辆等待车辆就能把
道路占满,基本每天
都会出现驶入车辆长时间排
队现象。
车 辆
排队不仅影响站前街交通,对经一路东向交通也造成影响。
自2015年11月政务服务中心启用后,随着服务职能增多、办事群众剧增,拥堵日增,形成“坚冰”。如何破解?“病灶”是停车难。需要从资源上解决问题。在政务服务中心东南角建设立体车库的方案经论证后实施。
记者看到,投入使用的这座立体车库为封闭式,乳白色外墙,远远看上去是一座无窗的“大白楼”。车辆从站前街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后,直接开入地下停车场,在舜耕物业工作人员的导引下开到立体车库进行存放。
济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政务中心后勤服务处副处长杜鹏介绍,立体车库为塔库,分为4组,分18层,高35米,可停放车辆144辆。4组同时使用,存取车效率更高。投入使用后,让政务服务中心的可用车位扩容近一倍。
23日上午,到此办理投标业务的庞勇告诉记者:“第一次体验这种立体车库,感觉很高科技。”立体车库的设备供应商代表介绍,车库采用利用率最高的塔库方案,故障率低、建设成本高,但后期维护成本低。一组车库相当于一部大型车辆电梯,全自动智能刷卡存取车系统,红外线自动识别车辆。车辆自动旋
转,正进正出,不必倒车,最大限度
方便使用者。庞勇说:“车头进车
头出避免了倒车烦恼,是用
户思维的体现。”
记者在现场看到,1-2分钟即可实现存取车辆。作为新鲜事物,大部分车主用起来还不太习惯。作为政务服务中心的“管家”,舜耕物业专门派驻工作人员在库门处值守,帮助存取车辆。
杜鹏算了一笔账:立体车库占地240平方米,停放车辆144辆,每平方米存放车辆0.6辆,相当于在一个面积15平方米的标准车位上停放了9辆车。
为提高停车效率,舜耕物业管理以“绣花功夫”对政务服务中心停车场进行管理。尽管停车场都采用车辆智能识别进场系统,但效率还有提升空间。他们把低速道闸更换为高速道闸,实现了车辆不减速进场。增加了微信缴费方式,支付后实现自动放行,减少交费滞留时间。
政务服务中心还通过方便绿色出行的配套举措缓解拥堵。如通过电子显示屏、便民服务手册、微信平台等发布周边5处公交站点、39条公交线路,引导公交出行。发布政务大厅“双休日”正常办理业务信息,引导分流错时办理业务。扩建非机动车停放区,让非机动车停车位从300个增加到500个。联系摩拜单车公司,在中心周边设置停车点。
政务服务中心周边拥堵难题得到破解:立体车库实现停车增容,发挥“吸纳”功能;停车优化管理实现进出提速,发挥了“去滞”功能;绿色出行配套措施实现机动车减量,发挥着“分流”功能。
(本报记者 盖幸福)
新闻推荐
最新款高铁“复兴号”昨起运营 容量更大舒适度更高无线网络全覆盖设计寿命达30年
26日上午11点05分,开往上海虹桥站的G123次“复兴号”列车,缓缓驶出北京南站1站台。这标志着备受瞩目的最新款高铁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开始载客运营。“复兴号”试验速度可达400公里,但目前...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